楊鶴在這件事情上又有什么錯,難道他不該彈劾楊鎬?
在他們看來,是的,因為楊鎬是浙黨扶持起來掌握兵權的重要人物,犯再大的錯誤,都不能倒!
現在,楊鎬已經被斬了,這個仇他們自然要報。
不過,這張斌在大名府大敗反賊又與楊鎬有什么關系呢?一場大勝仗,還能把一個總督牽連進來治罪嗎?
溫體仁既然提出來了,自然是能!
他開始面授機宜,拉著黨羽一個個交待起來。
還是這天晚上,子時三刻,張斌又爬起來了,沒辦法,他住的是外城,要準時參加早朝這會兒就得爬起來。
他也沒打算在京城待幾天,半夜爬起來雖然難受,熬一熬也就過去了,他可不想因為早朝遲到或者未到而被人逮住機會使勁彈劾。
一路迷迷糊糊在馬車上瞇了不知道多久,長安西門終于到了,這次他早朝的腰牌倒是早就辦好了,只要排著隊進去就行了。
他這么年輕的正三品朝廷大員還是很少見的,他剛一出現就被很多官員給認出來了,這位可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而且前幾天又剛剛率軍在大名府大敗反賊,再立新功,前途那絕對是不可限量,所以,一路上巴結之聲,示好之意,一直都沒停過。
張斌這個尷尬啊,朝堂官員他就不認識幾個,認識的幾乎都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人家也不可能來巴結他,面對這些巴結示好的“低級”官員,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只能一個勁的拱手寒暄,好不容易湊到最前面三品以上大員的區域這才清靜下來。
當然,待畢自嚴、曹于汴等一眾相熟的朝廷大員趕到,又免不了一陣寒暄。
他感覺自己嘴巴皮子都快說干了,這早朝時間終于到了。
張斌想著,他就是來旁聽的,完全就不用管朝堂上的事情,這下總算是清靜了,卻不曾想,奏對環節剛過,御史史范便匆匆出列,跪在御道上“正氣凜然”的道:“皇上,微臣彈劾三邊總督楊鶴,他力主招撫反賊,結果反賊卻越撫越多,這反賊都差點攻到京城來了,楊鶴實在罪不可恕!”
這是什么話,農民起義怪楊鶴!
張斌知道,這史范是溫體仁的狗,看樣子他們是要對楊鶴動手了。
他也知道,歷史上楊鶴是被撤職查辦,最后論罪當死,要不是他兒子楊嗣昌一直要代父去死,崇禎又異常寵愛楊嗣昌,楊鶴絕對會被拖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