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會聽鄭王朱翊鐸的命令死守懷慶府城嗎?
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守在這里沒有任何意義,反賊可不會看到懷慶府城有大軍駐扎就逃跑。
他們占據著四五座縣城,又占領了懷慶府大部分土地,小日子過的正舒服著呢,你不去打他們,他們為什么要跑?
盧閻王可不是那種坐看反賊逍遙自在的人,他的習慣是進攻、進攻、再進攻,趕著人家去投胎!
第二天一早,他便發出一連串的命令。
令山西巡撫許鼎臣從澤州和陽城各調五千人馬趕到懷慶府城外聽候差遣;
令戚元輔遣五千步卒押送糧草輜重趕往懷慶府城外,配合一萬精騎扎營;
令戚顯宗和戚振宗派出偵騎刺探武陟、河內、溫縣、孟縣、濟源等處反賊情況。
當天下午五千天雄軍步卒便押送糧草輜重趕到,一萬精騎終于有了營帳,也能埋鍋燒水造飯了,各處偵騎也紛紛回報,盧象升終于對懷慶各地反賊的分布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駐扎在河內的是反賊闖塌天劉國能部和射塌天李萬慶部,人數大約有三萬左右;
駐扎在孟縣的是革左五營的馬守應和賀一龍等部,人數大約有五萬左右;
駐扎在溫縣的原本是反賊賽曹操羅汝才部,只有兩萬多人馬,但是高迎祥率軍逃到溫縣之后,那里的人馬已經達到六萬余;
駐扎在濟源的反賊就多了,紫金梁王自用率領三十六營其他小首領全部集結在那里,人馬足有十余萬,再加上武陟的張獻忠手下三萬余人,反賊的數量又達到了二十余萬!
盧象升現在終于明白張斌為什么說他這會兒剿不滅反賊了,你一打,他就跑,而且所謂步卒對他們來說壓根就不算什么,只要主力騎兵能跑掉,用不了多久,他們又能招募幾萬甚至是十幾萬步卒,你怎么剿都剿不滅。
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他這會兒也明白了,想要剿滅這些反賊唯有徹底消滅他們的主力騎兵,問題反賊的騎兵不但多,而且壓根就不和你打,他們一般都是驅使炮灰步卒上來送死,一旦情況不對,他們立馬就會率騎兵逃跑,那真是跑的比兔子還快啊,怎么追都追不上。
對付反賊的騎兵不是說一點辦法都沒有,要么將他們團團圍住,來個十面埋伏,讓他們無處可逃;要么你騎兵比他們還多,死咬著他們不放,一直追擊,一直追擊,追的他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很顯然,這兩種辦法現在都沒法實施,因為他手里壓根就沒那么多兵力將他們團團圍住,也沒有那么多騎兵追著他們到處跑。
盧象升分析了一下情況,立馬放棄了剿滅反賊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再結合鄭王朱翊鐸的表現,他對這些為富不仁的皇親國戚也充滿了反感,所以,他徹底選擇了張斌定下的策略,只追不圍,讓反賊去收拾這些為富不仁的狗東西!
當然,這次他還不能讓反賊把鄭王朱翊鐸給收拾了,因為他接到的旨意就是來救援鄭王朱翊鐸,如果鄭王朱翊鐸完了,他也完了。
他決定了,只要將反賊趕出懷慶府,他就率軍回去復命,至于其他皇室宗親、貪官污吏、土豪鄉紳什么的,管他們去死!
其實,要將反賊趕出懷慶府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他手里可用之兵太少了,他最多也就能調動三萬人馬,而反賊卻有二十多萬,如果他們集結在一個城池駐守,那自己還真拿他們沒什么辦法。
所以,絕對不能讓反賊集結在一起,不然就麻煩了,他看了看地圖,很快就有了定計,現在就等澤州和陽城的山西屯衛抵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