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畢自肅政績糟糕,寧遠兵變與他有脫不開的干系。
什么畢自肅年老體衰,根本就不適合在遼東重鎮當巡撫等等。
好像這么一個官員都不撤職查辦,簡直沒天理了一樣!
崇禎真的感覺有點為難了,自己剛剛叫人好好查,使勁查,結果第一個就人給否了,讓人還怎么使勁查?
溫體仁對他心思摸的很透,他的反應甚至都在溫體仁的算計之中。
崇禎果然上了溫體仁的套,猶豫不決之下首先想到的就是勸解,不是勸解畢自嚴,而是勸解負責京察的唐世濟和王應熊。
他將兩人招到御書房,君臣一番見禮之后,他便無奈的道:“兩位愛卿,遼東巡撫畢自肅真有這么不堪嗎?”
唐世濟和王應熊對望了一眼,最后還是唐世濟拱手道:“皇上恕罪,我們都是按京察的規矩來的,先查都察院,再查吏部,然后在查其他衙門,都察院自右都御史查起,到左右副都御史,都沒什么問題,查到右僉都御史畢自肅就出問題了,守政才年,我們都是按規矩評定的,實情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啊。”
崇禎被說的簡直有點啞口無言了,人家按規矩來錯了嗎,肯定沒錯,自己要是讓他們不按規矩來,那豈不天下大亂!
他想了想,無奈的道:“畢自肅情況比較特殊,這個朕知道,相信你們也知道。”
唐世濟裝出大義凜然的樣子,義正言辭道:“皇上,微臣嘗聞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畢自肅根本就不是皇子,在微臣的眼里,他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崇禎聞言,不由對唐世濟刮目相看,這唐愛卿正是剛正不阿啊,讓他掌控都察院看樣子又是個“英明”的決策。
不過,這畢自肅真的很特殊啊,雖然畢自肅不是皇子,但他的兄長畢自嚴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啊,就這么把畢自肅撤職查辦,畢自嚴臉往那里擱啊!
他雖然生性多疑,但對畢自嚴這么一個鞠躬盡瘁,一心為國的官員還是相當器重的,他沉吟了一會兒,最后努力道:“畢自肅也沒什么大錯,能不能就這么算了?”
唐世濟卻是裝出一副視生死與度外的樣子,堅決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要不,您把微臣撤職查辦吧,這都察院下屬的官員都不能查,微臣還有什么臉去查其他衙門的官員!”
這一軍將下來,崇禎沒辦法了,他只能搖頭嘆息道:“好吧,傳畢自肅進京自辨,你們秉公辦理吧。”
其實,唐世濟這會兒心里正發毛呢,他只是按溫體仁的教導,死咬著要自己是在照章辦事,他還真怕崇禎突然發飆,把他給撤了,甚至拖出去砍了,沒想到,這皇上還真跟溫大人說的一樣,好騙的很,只要自己擺出一副剛正不阿的樣子,皇上還真認為自己剛正不阿了!
畢自肅就這么被招回京城了,在拿無恥當為官之道的閹黨余孽面前,他自然是再怎么說也說不清,就算他說清了,閹黨余孽也會當做聽不清啊,于是乎,一個在遼東鞠躬盡瘁十余年,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和遼河大捷中都盡職盡責做出不少貢獻的有功之臣就這么被撤職查辦了。
太子太保戶部尚書畢自嚴得知消息,連續上書三次為其申辯,說明他在遼東有功無過,崇禎都沒給予任何回應,這次,崇禎是真的想好好整頓一下吏治,把大明的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輩全部撤職查辦,徹底改變大明官場的現狀。
可惜,他看錯人了也用錯人了,溫體仁這種奸妄小人,哪里會去查什么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輩,他只為排除異己,他只想把自己的黨羽全部培植起來,他的目的是獨攬朝政,只手遮天,為所欲為!
至于什么整頓吏治,中興大明,算了吧,他自己什么德性自己清楚,要真整頓吏治,他首當其沖,把他拖出去砍了都算從輕發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