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尹賞對姜維的榮升感到十分高興,他心中想道:
“伯約,你終于出人頭地了……”
緊接著,諸葛亮又對在箕谷吸引曹真主力的趙云和在陽平關鎮守的魏延分別了嘉獎:
“子龍,多虧了你在箕谷拖延時間,才能使我軍成功進入街亭,文長,待這次戰后,我親自向陛下為你請功!”
在趙云身邊那位面如重棗,身著獸吞黃元鎧,左手持劍,臉色盡是紅潤的魏延,也和趙云一樣,面帶欣喜地恭喜道:
“此等小功,何足掛齒?伯約,在天水的時候我就看好你,沒想到這次西平關一戰,十五萬羌兵,斬首七萬余,雖說丞相把那些繳獲來的兵器送回去了,但你這次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
說出這句話的魏延一邊笑著,一邊看著站在諸葛亮旁邊的馬謖和姜維,但站在對面的楊儀心里頭卻把魏延的話做了其他理解。
此時楊儀雙眼瞪著魏延,心中想道:
“哼,嘴上夸著姜維,還帶上丞相把繳獲的兵器送還給羌人的事情,魏延吶魏延,你什么意思我還不清楚?”
一旁的馬岱看出了楊儀的異樣,然后趕緊岔開話題,走上前來說道:
“丞相,羌人已退,我軍應當進駐街亭,但先鋒由誰來當合適呢?”
在場的蜀軍眾將紛紛請纓出戰,場面瞬間熱鬧了起來,不過諸葛亮卻淺然一笑搖了搖頭,手中的羽扇在胸前一揮,示意眾人不要再爭了。
將領們被諸葛亮叫停后,姜維剛要說話,站在他旁邊的馬謖站起身來,身邊的姜維他看都不看一眼,兩眼中盛氣凌人,他拖著長音面對諸葛亮拜道:
“丞相,馬謖愿往!”
“哦?幼常,街亭此地事關重大,若此地失守,我軍將前功盡棄,可不能馬虎大意。”諸葛亮有些吃驚,馬謖怎么突然站出來了?
但馬謖卻不以為然,仍要自己出陣街亭,周圍將領頓時分成兩派,魏延有些害怕馬謖誤事,他提出換自己或者是吳懿去街亭鎮守。
而楊儀卻以為馬謖當年以“攻心計”成功平定南中叛亂,適合出戰街亭。
“魏延!幼常長于兵略,你屢屢逼人,是何居心!”楊儀這次徹底冒火了,而站在那里的姜維卻被二人的矛盾弄得苦不堪言。
傳聞楊儀和魏延勢同水火,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但諸葛亮心中其實還是想讓身為武將的姜維去出鎮街亭,馬謖站了出來,他也不好拒絕,畢竟馬謖跟隨自己的時間,要比姜維的時間長。
正當諸葛亮要抽出令牌委托馬謖出鎮街亭的那一剎那,姜維站出來說了一句話:
“丞相,姜維愿往,不知丞相可允許末將與參軍同去?”
“幼常,伯約愿往,可否?”諸葛亮看向站在那里的馬謖問道。
不過,馬謖卻搖了搖頭帶些嘲諷意味地說道:
“伯約將軍傷勢初好,還請留在營中休養一番可好?”
事已至此,姜維剛剛投身蜀漢,現在若是挑明一些事情,恐怕會惹了眾怒,他也只能退讓一步,待眾將離開,再與諸葛亮詳談此事。
“也好,參軍請。”
姜維臉色平淡,絲毫沒有嫉妒的模樣,趙云站在下面微微點頭,而魏延卻想為姜維抱不平,但想來馬謖是諸葛亮最好的學生,也就罷了。
“王平,你擔任副將,協助幼常據山下道路設拒馬,鹿寨,務必堅守一個月!巨達(向朗)你負責繪制布防圖,也隨軍而去。”諸葛亮有些擔心,于是把軍中性格謹慎的王平和向朗派到街亭同馬謖一起鎮守。
二人走上前來齊聲拜道:
“諾!”
“好了,諸位退下吧,伯約,你留下。”諸葛亮屏退眾人,唯獨把面露心事的姜維留了下來。
眾將退下后,諸葛亮看著姜維心事重重的樣子笑了笑問道:
“伯約,你的心思,亮已經知曉了。你是怕幼常出問題,對吧?”
姜維點點頭,此刻他卻毫不客氣地說道:
“幼常雖有大才,但其性格傲氣凌人,剛剛我觀察他的細節,很有可能會出事……”
“嗯,我也看出來了,所以把你留下想要說這件事,那亮就拜托你暗中協助幼常了。”諸葛亮微微頷首,向姜維表示感謝。
姜維滿臉欣喜,若自己能夠挽回街亭戰局,那將會發生什么呢?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