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連著上推,又趕上放假,再加一更!
“那丞相的意思是讓你來為伯約擋下一切麻煩?若這么說,丞相他的心也太狠了吧。”
句扶其實也很不理解,昔日曾是諸葛亮得意門生的馬謖,如今卻成了甘為姜維鞍前馬后的參軍,這放誰身上,誰都不會好過吧。
但是寧隨的心情卻異常平靜,對于句扶的問話置若罔聞,他臉色頗為淡然地說道:
“伯約救了我的命,而我只不過是在還他的命,曾經的馬謖在街亭死掉了,站在大眾面前的,只不過是姜維手下的一名參軍。”
這句話他說了無數次,一些人有些不理解寧隨的做法和用意,但是細細想來,他這么做也是在為自己的驕傲與過錯而贖罪。
幾人站在營帳內聊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在營外訓練士兵的姜維也已經進入尾聲,把大體更改完的拼殺術教給各部校尉,讓他們根據這改良版的拼殺術進行訓練。
嘩啦——
營帳帳簾剛被掀開,姜維便看見眼前三人在這里竊竊私語,他有些好奇地問道:
“寧先生,孝興,休然你們三個人在這里干什么呢?”
見姜維練兵完畢,寧隨趕緊終止了關于姜維的話題,轉而回過頭來看向他笑著說道:
“我們在說文長的事情,這不是他的傷勢已經養得差不多了,這段日子他將帶兵回到成都,并且伯苗他們也快回到成都復命。
丞相想上奏陛下,為兩個為大漢安邦定國的忠臣良將設下宴席,大擺慶功宴,犒賞三軍。”
身旁的句扶和柳隱連連應和,并且還說讓他們也一同前去,正好在宴席上好好聽聽魏延和鄧芝在血腥戰場和外交戰場的光輝事跡。
“對了,這件紅色錦袍已經給你做好了,你趕緊穿上試試,看看合不合身。”剛想起來那件袍服的寧隨趕緊轉身拿起錦袍遞給了姜維。
………
在皇宮外面的諸葛亮左右徘徊,像是在等什么人,接著,在遠處快步走來一人,他身著官袍,面相憨厚,定睛一看,原來是蔣琬。
“公琰,伯苗安全抵達永安了嗎?”諸葛亮望向急匆匆趕來的蔣琬,焦急地問道。
喘了一口氣的蔣琬連連點頭,然后順著諸葛亮的話回答道:
“伯苗已經安全回到永安,叔至正在安排相關事宜,目前東吳孫權已經把永安東線壓上來的兵力撤出一半,并且又派魯肅之子魯淑出使永安與叔至商議關于兩方邊境問題。”
松了一口氣的諸葛亮臉色舒坦,緊繃的身體也放松了下來,腳步也十分輕盈,手中羽扇也不斷扇動,來減緩自己內心的壓力。
“魯淑?聽說他是魯子敬的遺腹子,并且在吳國的地位不怎么高,但是深受上大將軍陸遜的重用,現在是陸遜手下參軍吧?”
二人一邊走一邊聊關于吳國的事情,說著說著,便說到了有關于姜維的事情。
“陸遜在與伯苗和尹賞的對答問話的時候,問到了伯約,可見伯約現在已經受到了吳國的注意。”
這其實也并非是諸葛亮的本意,但也和他的決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現在還不是讓他作為蜀國的代表人物登上這個偌大的舞臺,因此不必理會這些。
“伯約之才,難能可貴,如今被各國關注,想來是因為他日后可能會成為這些人的威脅而警惕。”諸葛亮揮著羽扇娓娓道來繼續說道:“天下紛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數十年后若大漢真能中興還于舊都,那么吳國的聯盟也就不攻自破。”
這番話暗藏深意,表面上說姜維可能成為日后對方的威脅,實際上是他們怕將來姜維成為諸葛亮的繼任者后,實現還于舊都的理想,他對于魏國和吳國來說,無異于是個強勁的對手。
“丞相!丞相!魏延將軍率領大軍已經抵達陽平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