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少君念頭灌注,書寫文章的時候,心中的學問,才華,才氣,就會迸發而出,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外物都會受到阻繞。
從某種程度上,這就相當于一種另類的開壇布道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儒道和其他諸道不同,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隨著境界的提升,這種變化甚至可以肉眼可見。
璀璨的光華如同火焰燃燒,不斷的從陳少君體內升騰而起,而陳少君身周的異象也越來越強烈,在夜色中顯得越發的璀璨。
隨著陳少君手中的白玉春秋筆的舞動,一筆一畫躍然紙上,以陳少君為中心,四周圍密密麻麻,數以百計,筆直如柱,沖霄而起的蝌蚪文字,千章萬句,也迅速變化。
無數的文字匯聚,迅速變化成一本本古老的典籍,懸浮在陳少君的周圍。
這就是自儒道創始以來,成千上萬年的時間,成千上萬的典籍之中,和仁義二字互相呼應的典籍。
孔圣時期,朝游諸國,宣講布道,終于使得儒道被大眾所熟知,門人弟子千千萬萬,被天下所共尊,同時也留下了諸多的典籍。
在儒道中,有一個流傳極廣的典故,據傳孔圣晚年,在無數次的宣講布道之后,有一次,曾經對自己的弟子曾參說:
“曾參,我講了那么多的經歷,說了那么多的話,講了那么多的道理,你能夠用一句話來表達為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嗎?”
曾參回答說:“老師的道,為忠恕而已。”
忠恕者,仁也。
換句話說,儒道的一個“仁”字,對應了成千上萬的經史子集,“仁”字如此,“義”自然,也是如此。
諸子精義,其實也就是仁義之道。
當一本又一本經史子集浮現在陳少君周圍的金色毫光之中,這些儒道的經籍使得陳少君整個人的氣質顯得越發龐大。
而這一切還遠沒有停止,得到陸行龜混沌金蓮的加持,陳少君以儒道大宗師的實力,續寫諸子篇章,和之前相比要順暢太多了。
盡管由于境界的差距,依然會遇到阻礙,但是已經可以正常寫下去了。
諸子之道,仁義之道,這是儒道之中最核心的力量,也是最核心的精義。
一儒克萬邪,在儒道所有的力量之中,再也沒有比這更強大的了。
邪魔外道,殘忍暴虐,本性嗜殺,而儒道的忠恕之道,或者說仁義之道,和它截然相反,恰恰正是最強的諸邪之力。
“舍!”
當陳少君的舍字寫完,一股浩大的力量沖霄而起,比之陳少君之前的力量強大了十倍不止。
嗡,天空一黯,上古惡念揮舞著那柄巨大的邪氣巨斧,正好居高臨下,從上方狠狠的劈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