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群擺了擺手,繼續看向方寒。
方寒有些無語,自己救人還救錯了?
苗忠臣就站在方寒邊上,剛才一直臉色難看,這會兒臉色依舊不怎么好,沉聲道:“小伙子,你看出了什么就說什么,要是說的不對,別怪我老頭子不客氣。”
方寒看了看李清群,李清群嘆了口氣道:“小友看出什么就說什么吧,反正這會兒我也寫不出這最后一個字了。”
經過方寒這么一打岔,李清群已經泄了精氣神,也沒有了剛才的狀態,哪怕再提筆,也寫不出類似于前面三個字那樣的水準了,與其寫不出,還不如就這樣。
李清群既然不介意,方寒也就有什么說什么:“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位李老先生前面的三個字可謂是形神兼備,意境躍然紙上,然而細細看,卻能發現這三個字上面的精氣神在不斷衰退......”
說著話,方寒邁步走到書桌邊上,伸手一指第一個“江”字道:“這個‘江’字,氣勢宏博,頗有一種滔滔不絕之意,可到了這個‘河’字卻轉為潤雨無聲,氣勢已經開始衰竭,到了這個‘湖’字,又給人一種寧靜優雅之感......”
方寒一邊說一邊手指往下移動,從就“江”字一直移動到“河”字。
“這樣難道不對嗎?”
之前點評的那位老人道:“江自然應該是滔滔不絕,奔流不息,河自然應該是潤雨無聲,湖難道不該是寧靜優雅?”
“乍一看確實如此。”方寒點頭道:“可是細細看卻有不盡然。”
“還請小友指點迷津。”點評的老人態度很是客氣。
方寒現在雖然還沒有說出子丑寅卯,可這會兒在場的幾位老人卻沒一個人敢小看方寒了。
別的不說,單說方寒能說出“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么一句話來,他們就知道方寒絕對不是外行。
這句話可不是方寒自創,而是有出處的,是南朝書法大家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所說的一句話。
方寒的手指再次指向第一個“江”字:“這個‘江’字還不是很明顯,可到了這個‘河’字卻少了些許生氣,河流潤物是沒錯,可河里一條魚都沒有,正常嗎?”
邊上的老人凝神細看,果然,到了第二個字“河”字,確實少了幾分靈動,意境猶在,靈動缺乏。
方寒在指向第三個“湖”字:“再看這個字,寧靜優雅是有了,可難免有些過于寧靜,寧靜過頭那就是死氣沉沉。”
之前點評的老人本就是高手,方寒一邊說,他也一邊看,有時候沒看出來不是因為水平不到,而是因為看的角度不一樣,此時方寒一點,他再看,就看出了些許異樣。
方寒繼續道:“字如人,人如字,字尚且如此,人豈能完好?”
眾人都是心中一震。
在場的可沒有庸才,真正的好字那都是凝聚著精氣神的,真正的大家不僅僅能看出字的形體好壞,還能通過字看出寫字的人當時的心境,是高興亦或者是郁悶,是平和亦或者是癲狂?
方寒又道:“江、河、湖、海,長江奔騰,滔滔不絕,大河潤物,細雨無聲,湖泊平靜,淡然優雅,這三個字的氣勢本就是一路遞減,可大海卻是包容萬物,浪卷殘云,氣勢瞬間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