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繼續加速,等到應海濤服過第十劑藥的時候,應海濤的情況就出現了新的問題。
癌癥患者,哪怕是到了晚期,如果不做檢查的話,癌癥患者表面上是很難看出什么差異的,到了應海濤現在的狀況,病情的發展其實已經到了晚期,機體功能已經開始下降,癌細胞不斷擴散,感染,臟腑功能開始減退。
之前服用第五劑的時候,方寒通過檢查,感覺到應海濤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控制,可到了第十劑藥的時候,應海濤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病情再次開始惡化。
“重復!”
方寒意識一動,模擬場景瞬間回到了應海濤服藥之前,也就是方寒最初使用模擬卡的時候。
方寒站在病床邊上微微沉吟,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作為中醫人,方寒對中西醫的認識都是很可觀的,他這一段時間也看過不少中醫名家治愈的癌癥患者的病例,別人尚且不說,郭文淵本人就治愈過不少癌癥患者的。
這一次,方寒沒有急著用藥,而是來回在病房走動著,回想著自己以前看過的病例,想著該如何入手。
足足沉吟了好半天,方寒突然想起郭文淵給自己醫案上面的一句注解。
“西醫重診斷而輕治療,中醫重治療而輕診斷!”
為什么這么說呢?
西醫治病有著自己的章程,什么病,什么情況,怎么用藥,有著詳細的章程,西醫看病,只要診斷清楚,所有的醫生都知道怎么治,用什么藥,采取什么方案,不需要考慮。
也正是因為如此,西醫治不好的病大都是診斷不清,醫生搞不懂你這個病究竟是什么病,那么自然無從治起。
中醫重治療而輕診斷,是因為中醫把人體看成了一個整體,在中醫看來,有時候生病并不見得就是一間壞事,不破不立,生病的過程其實是人體的一種自保反應,是一種警示。
就拿發燒來說,西醫看到發燒,第一反應就是退燒,馬上退燒,可對中醫來說,有時候發燒正是人體正邪抗爭的一種體現,能發燒說明是好事,當你都不發燒的時候,這個病那就難治了。
方寒微微沉吟。
他針對應海濤的病情,采取的治療思路依舊是疏通氣血、扶正祛邪、固本培元。
同樣的是通,該怎么通,同樣的是扶正祛邪,該怎么扶正?
扶正也就是補,補氣、血、精,但是該怎么不,補什么地方?
中醫雖然輕診斷,可你治療的整體思路卻要對,思路不對,那么一切都是枉然。
就好比你家里缺一臺空調,你卻買了一臺冰箱,同樣是添了家電了,可這個家電添的不對,那就不行,添多了,原本差的卻沒有補上,這就不行。
很多人都知道,哪怕是癌癥,都可以自愈,為什么可以自愈,是因為人體本身就有修復能力,人體的營衛系統本就有可病邪抗爭的能力。
而中醫治療的思路正是幫助人體系統戰勝病邪。
“系統,兌換宗師級選藥配伍(臨時)!”
足足沉吟了好半天,方寒決定再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