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是撿到寶了,方寒年紀輕輕就能創出屬于自己的方劑,將來的成就或許不再郭文淵等人之下。
想著自己竟然有可能帶出一位大國手級別的醫手名家,方浩洋就有些忍不住的小興奮。
他斜眼看了一眼邊上的秦衛華,反正和姓秦的沒什么關系,將來方寒成了醫手名家,別人只會說方寒當時是江中院急診科的醫生,是方浩洋的愛將云云......
想到這里,方浩洋就覺得自己壓了姓秦的一頭。
這就好比自己比不過別人,自己的兒子卻有出息差不多。
當然,方主任是不會承認自己比不過姓秦的,姓秦的是主任,自己也是主任,有什么比不過的?
“嗯,我會向老師請教的。”方寒點了點頭。
“行,6號床的患者以后要盯緊,每次服藥的情況,大小便,飲食變化等等,都記錄詳細。”方浩洋叮囑道。
應海濤算是服用這個方劑的第一位患者,因而應海濤服藥之后的各種癥狀極具參考價值,多方寒研究這個方劑很有幫助。
目送著方浩洋和秦衛華走遠,陳遠還兀自有些沒有回過神來。
方醫生竟然創出了一個方劑?
雖說中醫治病,在靈活選用古方、經方、前人固定成方外,根據病癥辯藥擇用,選藥配伍,靈活組方是很多中醫人教授學生都會說的話。
可事實上,大多數的初學者都是在選用古方、經方以及前人固定成方開始的,先開始選用,知道怎么用,然后根據病癥予以加減、變化,這才是第二步,真正創出自己的方劑,面對患者的病情隨即應變,不拘泥于古方、經方,這已經是更為高深的境界了。
大多數中醫人,能夠做到第二步,其實已經算是一位醫道名家,算是一位了不起的中醫醫生了,能做到第三步的,不敢說所有人都是國手名家,至少已經走在了成為國手名家的道路上了。
如果把中醫人學醫用武俠小說中習武的境界來劃分的話,第一步應該就是死搬硬套,師傅怎么教,學生怎么做,注重招式,第二步則是活學活用,套用《笑傲江湖》里面風清揚對令狐聰所說的:“死招數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數,免不了縛手縛腳,只有任人屠戮。這個‘活’字,你要牢牢記住了。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干干凈凈。”
經方背的再熟,不懂加減,不懂變化,遇到一些醫書上沒有描述的病癥,很多人就不知道該如何辦了,病癥和方劑里面記載的有出入,就不知道怎么用了,這就叫不懂活學活用。
只有懂得活學活用之后,才有資格開始走自己的路子,創出屬于自己的招式,適合自己的功法。
前兩步靠勤奮,第三步靠悟性,靠天賦,方寒則靠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