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普通人亦或者醫生都是同樣的心理,生病了自然就要找最好的醫生。
“關教授,這個方子能不能開發?”劉清平插了一句嘴。
劉清平這會兒都有些麻木了,方寒還真會正骨,而且正骨水平不低,真是日1了豬了。
作為滬上醫院的副院長,劉清平自然是明白方寒剛才的手段的,骨折移位,這樣的情況送到他們滬上醫院,絕對是要開刀手術的,接過方寒就靠一雙手成功復位。
這年頭,懂得中醫正骨的骨科大夫絕對是很吃香的。
不說廖一鳴那樣的骨科圣手,就是稍微懂得一點接骨和正骨手法的醫生都不愁沒飯吃。
見識了方寒的針灸和正骨,劉清平算是有些明白了,為什么方寒說自己是個中醫,為什么方寒說肝切除手術只是他的愛好之一。
無論是肝切除亦或者是針灸亦或者是正骨,這幾個領域都是很多人窮極一生都研究不透的,哪怕是四五十歲的老醫生,誰要是能在其中的某個方面達到方寒的水平都算是不錯了,可尼瑪方寒卻樣樣都會,這世上真的有全才?
劉院長都有些麻木了,只是條件反射性的聽到這個跌打藥膏問了一句。
寶芝林劉院長自然是知道的,作為醫療領域的人劉院長也是了解過一些事情的,自然不會像普通人一樣,認為有些事就完全是影視中演的那樣。
“工藝太復雜,沒辦法開發。”
劉清平能看出商機,關寶成又不傻,這個藥膏真要能批量生產,他自己早弄了。
不得不說很多中醫藥膏和藥物的工藝復雜,難以量化也是制約中醫發展的一個因素之一。
中醫的一些藥膏,配制的過程中對火候的掌握,入藥的先后順序,之前的炮制手法等等都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整個步驟幾乎都是需要人工炮制掌握,根本難以量產。
方寒給關寶成上了藥,上了夾板,然后就起身告辭:“關教授,晚上還有一個聯誼會,時間快到了,我就不打擾了。”
“麻煩方醫生了。”關寶成苦笑著道:“我也沒辦法送方醫生,小陳你幫我送一下方醫生。”
關寶成的助手急忙點頭,很是客氣的把方寒送出了房間,在方寒出門的時候,助手還把一個信封塞給了方寒:”方醫生,這是關教授給您的診金。“
請求方寒治病,治病出診金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
方寒大概感受了一下信封的厚度,猜測應該是一萬塊的樣子,也沒有拒絕,直接收下了,關教授出手,診金怎么都是兩萬起,給方寒一萬已經算是保守了。
這倒不是關寶成瞧不起方寒,是有些摸不清方寒的性子,給的太多怕方寒另有想法,給的太少又有些拿不出手,這世上有些事也并非就是錢多就真的可以讓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