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感言?”
車上的醫生們瞬間就炸了,怎么團建結束還要交感言,這不是為難人嗎?
醫生們平常寫病歷寫病案就已經夠頭疼的了,好不容易出來玩一次,怎么還要些感言?
“方主任說了,中醫來源于生活,這次團建可不僅僅是游玩,同時也要讓大家在游玩中去感悟,去思考......”
“方主任倒是挺有想法。”匡明卓坐在方便邊上笑著道。
“方主任說的沒錯,中醫確實來源于生活,我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中醫就是在這片土壤里面孕育出來的,所以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著醫理。”
在這一點上,方寒是很有感悟和發言權的,小時候方老爺子就經常帶著方寒十里八鄉的轉悠,時不時的給方寒說一些道理。
方寒小的時候,江中市區還沒有現在這么大,三環以外基本上都是比較偏僻的,也有不少莊稼之類的。
方遠晨就經常告訴方寒,學醫其實和種莊稼是一樣的,什么作物需要多翻土,什么作物需要多澆水,什么作物喜陰,什么作物喜陽,各種草木都有他們的省長習性。
有句農諺說的就很實在:“稻田水多是糖漿,麥田水多是砒1霜。”
人其實和作物一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有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有的人體質偏寒,有的人體質偏陰,有的人氣血旺,有的人體質虛。
體質偏寒的人就不能多吃冷飲,就不能常喝冰水,氣血旺的人就不能經常大魚大肉,要少吃大補之物。
這些醫理其實都是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
中醫是土生土長的醫學,因而在很多時候是符合傳統文化觀的,套用西方的學說思想來解釋中醫,本就是不科學的。
中醫的理論符合道家思想,天地之間,以人為貴,以人居中,所以人體之中肝木、脾土為貴,以肝木、脾土居中,治病的時候就要順肝木之性,養脾土之真......從而生生不息。
方寒記得自己看過一篇戲說歪果仁為什么不能成仙的文章。
雖然只是調侃,卻也有著幾分道理,在中國道家來說,人要成仙,要三魂七魄健全,而歪果仁之所以不能成仙,是因為他們少了一魂。
中國道家文化一直都講究的是以人為本,以人為貴,人是可以修成仙的,也就是說炎黃子孫是有著自我的,我自己的命運我掌握,可在西方的大多數傳說中,人都是神創造的,因而從誕生他們就把命魂交給了所謂的神,三魂不全,自然難以成神成仙,只能成為神的奴仆。
縱觀佛教,西方的各種教派,要么講究來世,要么講究進天堂,很少有說當世的,可道家思想卻是勸說世人,珍惜當世。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恒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的。
很多人都對“無為而治”這四個字有誤解。
事實上“無為而治”并非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操心,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加以引導,不逆天而行。
那么什么是自然規律,太陽東升西落,大海潮起潮漲,黑夜輪轉,黑白交替,四季輪轉,這就是自然規律。
道家有著不少傳說神通,事實上很多神通,你去詳細了解,都是建立在對自然的領悟的基礎上的。
中醫治病其實也是一樣,遵循自然,遵循規律,遵循人體系統的運轉,加以引導,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