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醫生都有每個醫生的縫合,哪怕是持刀,醫生和醫生都是有著細微的差別的。
就像是用筷子吃飯一樣,有的人喜歡抓筷子的中間,有的人喜歡抓筷子的尾端,可使用筷子的熟練度卻不影響,這就是個人的風格差別。
方寒的左右半肝切除雖然是從田義濤身上復制來的,可因為有著系統在身,再加上方寒體驗過宗師級的技能,因而方寒的操作方式和田義濤還是有區別的。
要知道,方寒做的第一臺手術其實就是在宗師級技能的基礎上做的。
當時方寒使用復制卡的時候同時也在提升卡牌的效用之中,也就是說方寒做的第一臺左右半肝切除就是宗師級的,就是國際一流水準。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次的習慣往往是能影響到后期的,特別是第一次的體驗還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精準。
當時在宗師級的水準下,方寒第一次的手術操作其實就已經摒棄了田義濤手術操作中的一些弊端,操作幾乎接近完美。
雖然提升卡牌的效果過后方寒的技能水準回到了高級水準,可操作的一些習慣和手法卻保留了下來。
在宗師級技能的前提下保留下來的操作手法,那自然是都是最佳的操作手法了。
陳培忠坐在觀摩室,看的是目不轉睛。
方寒做的不快,陳培忠才能看的更清楚,正是因為看的清楚,他才能吃驚。
“厲害啊。”
“了不起啊。”
“看上去方醫生的操作好像并不快,可他的每一步操作卻都恰到好處,總體上來說手術的進度反而不慢。”
“是啊,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學的,那么年輕。”
觀摩室不僅僅有陳培忠在,還有急診科的幾位副主任和一些主治之類的。
基本上這會兒閑著的醫生都在觀摩室看方寒做手術呢。
原本一些人只是出于好奇。
聽說陳培忠推薦了一位小年輕,二十來歲,錢小林還只是一助,這就讓不少醫生好奇了。
雖然是懷著好奇的心思,同時還有個別醫生懷著看熱鬧的心思來的。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哪怕是醫生這個群體,也還是有那么些害群之馬的,也還是有那么些人心胸狹隘的。
一個小年輕主刀手術,這些人的心中就不怎么舒服。
丫丫的,老子四十多歲了還沒做過主刀,一個小年輕憑什么啊?
甚至個別醫生還巴不得手術失敗,然后看方寒和陳培忠的笑話呢。
一些人不服氣方寒,順帶著也就恨上了推薦方寒的陳培忠。
正所謂嫉妒使人眼紅,眼紅就會蒙蔽人的心智。
可隨著觀看,觀摩室的醫生們就開始吃驚了。
這尼瑪,怪不得錢主任也只是打下手的,這水準簡直就是一流水平了,甚至還要在陳培忠陳主任的水準之上。
陳培忠在急診科做手術并非一次兩次了,急診科的不少醫生都是看過陳培忠手術的,平心而論,,如果排除這一臺手術的難度,單從操作方面來說,方寒的操作絕對是無可挑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