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方決定親自做這一臺手術。”錢小林點著頭。
“他也會心臟瓣膜手術?”
王志成有些不相信,當初在搶救室,錢小林沒在的時候方寒可是問過他治療方案的。
如果說方寒自己能做,那當時問他目的何在?
考他呢?
“他自己說他可以做。”
錢小林無奈的道:“患者是小方的女朋友,可不是一般人,要是沒把握,他能拿自己女朋友的生命開玩笑,拿自己女朋友的后半生開玩笑?”
要是換了別的患者,在不了解方寒的水平之前,錢小林還真不敢貿然讓方寒上手。
對醫院來說,越是難度大、風險高的手術,主刀醫生的人選越是要謹慎。
為什么年輕醫生想要主刀那么艱難,一方面是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患者家屬的一種交代。
這種交代不是手術成功,而是手術失敗。
要知道,任何的手術都是有失敗的概率的,只不過有的概率高,有的概率低。
手術成功,皆大歡喜,可一旦手術失敗,患者家屬就會從方方面面去找毛病。
那一塊違規了,哪一塊不合理了等等。
一位年輕的醫生,無論你水平再高,一旦手術失敗,年齡就是患者家屬拿來說事的第一個攻擊點。
比如,方寒和陳培忠。
如果是陳培忠,那么就好交代,主任醫師,資深專家,我們醫院經歷,最好的醫生,最好的大夫.......
可要換了方寒,你怎么解釋,水平高?
水平高不是用嘴說的,患者家屬也看不懂手術視頻,他們不會去看,只會看到醫生年輕。
一位二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子給我們做手術,這是草率,這是不負責任等等.......
在輿論上,醫院首先就會處于弱勢。
其實這一點也是醫療系統對醫生年資有所限制的因素之一。
年輕醫生畢竟沒有上年紀的醫生經驗豐富,穩重,可靠,更能給患者一種安全感。
可患者是龍雅馨,錢小林就不好多說了,難道方寒就不考慮后果?
從這一點分析,錢小林覺得方寒的水平應該還是可以的。
王志成張了張嘴,錢小林說的很有道理,他竟然不知道怎么反駁。
其實吧,王志成倒不是對做這一臺手術有什么執念,他真要做手術,類似的患者多的是,做都做不過來。
王志成只是覺得方寒突然要親自做這個手術,讓他很是錯愕。
當然,同時王志成還有那么點不舒服。
他這么一位大專家在邊上,方寒卻要自己做,這是瞧不起他王志成還是怎么的?
原本王主任是看在大家都是醫生的份上,再加上方寒肝切除做的不錯的份上,對這個手術還算上心,走的時候還說了,決定好了隨時打電話。
一般人王志成能這么說?
愛做不做,不做拉倒。
王主任好不容易有這份心,結果方寒這邊卻瞧不上,這心里能舒服才怪。
而且王志成也不相信方寒就真的比他水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