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氣是整個理論體系的支撐,氣的概念可以說是整個中醫治療體系的基本和基石。
中醫中的“氣”并非現在我們認可的那種所謂的氣體,而是指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最基本的、具有最強活力的精微物質。
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這個東西在中醫看來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中醫的理論誕生的很早,很多說法,比如氣、陰陽、五行、心、肝、等等一些說法,到了現在都有著很大的變化。
以前是廣義的,現在可能很多人都只了解狹義的,以前是狹義的,現在可能有了廣義的延伸,這也是很多人對中醫不太了解的一個原因所在。
在中醫看來,氣是人體的根本,而氣的生成,一方面是稟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氣、藏于腎,借三焦通達全身。另一方面則是后天,賴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氣和肺部所吸入的清氣,因而又有“肺為氣之主,胃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的說法。
因而一旦胃氣斷絕,人的氣也就失去了源泉,成了無根之水,這個人也就真的是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了。
因而很多中醫人看病,特別是看一些危重患者的時候,都會先看胃氣,如果胃氣未絕,那么就說明這個人還有救,如果胃氣斷絕,那就說明這個人真的是沒救了。
胡萬壽的病癥在西醫方面的診斷看來和應海濤很相似,都是胃癌,手術之后復發,癌細胞轉移,可在中醫的診斷中,兩個人卻有著孑然不同的情況。
當時應海濤的情況雖然也非常嚴重,可應海濤的胃氣卻沒有斷絕,因而還有著救治的希望,現在經過近一年的調理,雖然應海濤依舊沒有痊愈,可平常的生活已經不受影響了。
胡萬壽的情況則不同,胃氣已絕,這是病入膏肓了啊。
方浩洋很清楚其中的關鍵,因而聽方寒這么說,方浩洋是忍不住長長的嘆了口氣。
“**啊,聽我句勸,放棄治療吧,讓方寒給你調一調,能多撐一天是一天,走的灑脫一點,好好陪陪孩子,別自己遭罪還讓孩子陪著你遭罪。”
方浩洋是很清楚方寒的本事的。
要說去年方寒剛剛進入江中院的時候,方浩洋還只是把方寒當做很有天賦的好苗子的話,現在方寒其實已經成了江中院急診科的標桿了。
要是別人,這些話方浩洋肯定是不會說的,可患者是他的發小,他卻不能不說。
明明沒希望了,何必受罪呢?
“方叔叔,我沒事的,我愿意陪著我爸的,只要能治好........”胡萬壽的女兒急忙道,聲音也帶著哭腔。
“哎.......”
胡萬壽嘆著氣:“談何容易,其實我也只是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能多看看這個世界,能多陪一陪茜茜......”
"如果是這樣,完全可以讓小方幫你治療,雖然治愈的希望不大,可好歹能緩解痛苦,讓你以后能舒服一些的。"
方浩洋原本是想說雖然沒辦法治愈,可最終還是改了口,人有時候就是靠著那么一丁點希望活著。
其實不僅僅是生病,哪怕是平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