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方浩洋也有空和索利斯打招呼了。
“方醫生。”
索利斯昨天已經見過方浩洋了,知道方浩洋是急診科的醫生,準確的說是急診科的主任,方寒的領導。
“方醫生,患者這就沒事了嗎?”索利斯還有些不太明白。
“說沒事還早,不過情況已經穩定了,看后續情況。”
“我有些不敢相信,從始至終患者都沒有做過任何的檢查。”
“索利斯醫生,這就是您不了解,我們可是給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的,面對患者,我們可不敢有任何的大意和馬虎,只不過我們的檢查方式和你們不同罷了。”
“中醫診斷并不依仗于現在的檢查設備。”陳遠也給索利斯解釋道。
“望、聞、問、切,我了解的,也見過方醫生的水平,只是有些不敢相信。”
“中醫的望、聞、問、切說起來簡單,可操作起來難度就大了,對醫生個人的水平要求相當高,初學者甚至都不能辨明病因,可對厲害的中醫大夫來說,他們甚至能夠通過診脈判斷出身體什么地方有瘤子,有堵塞,甚至什么地方長了一個癤子都能診出來的。”
“沃特?”
索利斯有些不敢相信,什么地方有腫瘤,什么地方有堵塞,甚至什么地方有癤子都可以診出來。
“方主任可以做到嗎?”
“我不行。”
方浩洋很是直接的搖頭:“腫瘤還可以,癤子就做不到了,方寒應該可以,等改天方寒上班,索利斯醫生可以問問。”
中醫的望診和切診都是易學難精,看上去簡單,可事實上是相當高深的,望而知之,對很多人來說都會覺得不可能,吹牛,可事實上對于厲害的宗師國手來說,他們確實可以做到望而知之。
切診其實也是一樣。
這對中醫人自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能夠做到望而知之和診而知之的中醫名家太少了。
因而這種情況并不能作為判斷中醫診脈和望診的測評水準。
就比如什么網上驗孕,來多少中醫人,看看幾個能診斷準確,這就屬于普遍性了。
換了方寒這樣的去,那是百分百不會出錯的,可要換了李小飛這樣的去,八成是要出錯的,你不能因為李小飛判斷不準,就說中醫診脈是騙人的吧?
到時候去了十個醫生,一個人準確,九個人不準,就說是騙人的吧?
不能這么去判斷。
四診合參,望、聞、問、切,不能因為厲害的宗師國手能做到望而知之,其他三診就不要了,四診合參,各種相互結合,才是主流,不能用特例去衡量和批判。
“方?”
索利斯還是有些不信,雖然他認為方寒很厲害,可他也不相信方寒能做到方浩洋說的這些,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