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學生,郭文淵還擔心對方驕傲自滿,可方寒,郭文淵那是一點也不擔心。
方寒去燕京進修,在燕京的不少事羅元辰都給他說過了,說實話,郭文淵聽了都是相當吃驚和震撼的。
方寒可以說是郭文淵看著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方寒的一些本事郭文淵不甚了解,可方寒最初進江中院的時候他就關注了。
那個時候方寒還有些青澀,不管水平如何,總歸還是有些不夠成熟,不夠穩重的,可現在,宛然已經有了大醫之風了。
特別是方寒治療的幾個病癥,真的是很有水平。
什么神水、神仙粥,幾個病癥論復雜倒也不算多復雜,可方寒卻能因時制宜,隨機應變,那真的是相當難得的。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治病不拘泥于方式方法,同樣的病癥可能有著很多種法子,可這些法子往往都不是隨便用的,不是說你隨便用個法子把患者治好就算的。
放在以前,醫療制度并不完善,中醫人治病不僅僅要對癥,還要對人。
針對一些貧困患者,醫生就要盡可能的用一些簡單、便宜的藥物,太貴了患者用不起,針對一些有身份的患者,醫生就要用一些上檔次的藥物,太下賤,患者不樂意。
還有一些不喜歡吃藥的,不喜歡扎針的,什么樣的患者都有,特別是一些達官貴胄,難伺候不說,醫生還得罪不起,人家不配合,醫生還要想辦法治好病,那就更難了。
在很多時候醫生們都是絞盡腦汁的去治病。
因時制宜,隨機應變,治病的同時還能達到一定的目的,那才是真正的醫者大家。
萬寶的事情,哪怕燕京醫院一些知道經過的醫生都不見得看得出內情,可郭文淵和羅元辰等人卻清楚,方寒是刻意為之。
把萬寶的病治了,還給萬寶上了一課,讓萬寶知道什么是中醫,什么是“神水”,方寒的造詣之深,用心之苦可見一斑。
“羅老肯定捧我了。”方寒謙遜的笑了笑。
“能讓羅老頭捧,那也要有本事才行,一般人可沒這個資格。”
對于方寒這個學生,郭文淵是越發的滿意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而且已經是遲暮之年,能收方寒這么一個學生,他真的是相當自豪的。
“燕京的一些事我聽說了,從羅老頭的只言片語我能聽出來,他對你很欣賞,而且從你治療的一些病癥,我也能看出,我其實能教你的不多了。”
郭文淵臉上帶著笑,語氣柔和:“不過,行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一時一刻,也不是一時半會兒,你還年輕,這條路卻沒有盡頭,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的成績驕傲自滿,哪怕是醫圣張仲景,窮其一生都在鉆研中醫,中醫正是一代人又一代人前赴后繼,不斷鉆研的成果。”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了能力,就要有更廣闊的的眼界,能力越高,眼界也要越開闊,小醫生的目光在賺錢養家,大醫生的目光在治病救人,上醫則要醫人醫國.......”
"一個人的能力和目標其實是隨著眼界的提高而提高的,千萬不要故步自封,驕傲自滿,做井底之蛙。"
“我知道,我記下了。”方寒點著頭。
郭文淵這個人和羅元辰還是有所不同的。
羅元辰雖然也是大醫,也是國手,卻有些類似于宰輔一類,更希望自上而下來改善中醫的環境,郭文淵則更像是民間的大儒,寄希望于改變中醫的一些方式方法來改善中醫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