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利斯點了點頭,在醫學上,癌的定義就是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
“腫瘤這個疾病由來已久,古埃及的木乃伊中就發現有骨癌的表現病歷,古希臘、印杜、俄落斯等國家的古代文獻中都能招待相關腫瘤的記載,我國醫學對腫瘤的記載還要比其他國家更早一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瘤’這個疾病的病名記載,所以說這個病癥由來已久,并非近代誕生的病種。”
眾人都點頭,這是眾所周知的。
癌,簡簡單單的一個字,但是這個字卻是相當可怕的,癌可以說是眾病之王。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五百萬以上人次死于癌癥,在米國,每年就有大約五十多萬人,幾乎每三個女人和每兩個男人中就有一位將在一生中罹患癌癥。
米國亡故者中的四分之一以及全世界亡故者中的百分之十三死因都是因為癌癥,癌,這個萬病之王的稱呼名副其實。
癌癥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種疾病,凡是符合細胞異常增長這樣一個特性的疾病,它們就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癌癥。
癌癥這個疾病確實并非近代才有的,而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通過不斷的變遷,發展,最終被現代醫學系統的命名和認知。
方寒繼續道:“中醫的誕生幾乎是伴隨著這個病癥的發現而誕生的,準確的說還要在這個病癥的發現之前,中醫誕生的環境不同,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儀器,沒有精密的設備,沒有微觀的觀察,因而中醫的誕生是建立在宏觀的基礎上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么樣的環境往往就能造就什么樣的性格。
北方人彪悍,南方人細膩,這些都是環境使然。
中醫的誕生也是如此,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顯微鏡,沒有化學認知,沒有物理理論,沒有微觀生物學的認知,但是華夏民族卻依舊要和病魔抗爭,就只能在當時的條件下進行,這就是中醫理論誕生的條件,沒辦法微觀,就只能宏觀。
“方醫生這個說法倒是新奇,不過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條件不足,卻要在不足的條件下可病魔抗爭,那就只能用當時的條件來辦,這也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劉瑞峰微微點頭。
很多人看中醫都只看表面,卻不會去看本質,方寒這么一說,幾個人細細一想,不就是這么回事?
“可時代在進步,科級在發展,中醫也要因時制宜才是。”方展宏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方寒道:“幾千年下來,中醫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宏觀體系,這個時候自然不可能輕易的去融入現代微觀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就像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到了北方,是不可能很快就習慣當地的氣候的,從現代科學理論的誕生到現在,最多也就三百多年的歷史,中醫三千年的理論是不可能輕易融入的。”
“方醫生說的不錯,是我考慮的不周。”方展宏急忙點頭。
“同樣,我們不能用三百年的科學理論隨意的就去質疑中醫三千年積攢下來的理論基礎,這也是不客觀的。”
“嗯。”方展宏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