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方寒對林光亮道:“治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濕,分利小便而實大便,升清降濁以調和氣,擬方,平胃散、參苓白術散與升麻葛根楊加減化裁治之,,大黨參.......”
林光亮很快打印好了藥方,方寒接過簽了字,遞給孩子的媽媽道:“水煎兩次,每次半個小時,兌勻,早晚兩次,一日一劑,吃完之后來找我復診。”
孩子的父母抱著孩子出了門,林光亮正打算叫下一位患者,方寒卻道:“等一等。”
林光亮停下叫號,還以為方寒要上衛生間,誰知道方寒并沒有起身,而是對他道:“給小孩看病,一定要有耐心,也要懂得觀察,孩子的父母講述癥狀和一些瑣事,千萬不要隨便打斷。”
林光亮急忙坐正,他知道方寒這是給他傳授經驗了。
“兒科,小孩子要么不會說話,要么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什么地方不舒服他們自己沒辦法表達,這個時候我們只能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孩子父母的一些描述,從細節去分析和判斷,孩子的父母有時候說的一些啰嗦的話語中往往都藏著一些東西,他們是最關心孩子也是整天接觸孩子的。”
“方醫生,我知道了。”林光亮急忙點頭,他知道,方寒是嫌他剛才插話了。
“患者家屬不懂醫,我們問什么他們有時候會所答非所問,這個時候也不要著急,我們問的時候有可能也會疏忽的,有時候這個疏忽反而就在一些啰嗦的話語中被彌補了。”
“嗯。”林光亮再次點頭。
“叫患者吧。”
方寒說著,繼續道:“中醫的望聞問切那都是有講究的,哪怕是一個問診,里面也有很多學問,我說個歌訣你記一下。“
林光亮急忙認真聽,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
他在內科規培輪轉的時候,也給個別醫生打過下手,可根本沒人像方寒這樣傳授東西的。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便,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幾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險。”
這個歌訣是方寒在郭文淵的書房看書的時候看到的,名叫“十問歌。”
這個“十問歌”言簡意賅,幾乎包括了問診的所有內容,當時方寒看的時候覺得很不錯,就特意多看了兩邊,記了下來。
“方醫生,我記下了,謝謝您了。”
林光亮急忙道謝,這個歌訣雖然簡單,可里面的東西卻不少,幾乎道盡了問診的精髓。
自古至今,除了父母養育之恩,那就是老師的傳業受道解惑之恩最重了,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恩大于天,撫養我們長大,恩厚余地,老師則傳授我們本事,教受我們知識,給予我們后天生存的能力,這個恩情同樣是比山重,比海深。
一個人愿意傳授你本事,這樣的人是非常值得珍惜和尊重的。
林光亮已經進入江中院一年半了,從實習到現在的留院規培,他已經不是剛進入醫院實習第一天的大五學生了。
在醫院這一年半,林光亮很清楚,想要學本事有多么難。
醫院這個地方,絕對是等級極為森嚴的一個地方,醫生們大都是藏著掖著的。
特別是新人,能夠接觸亦或者說經常接觸的醫生也就是一些住院和主治,而對于大多數的住院和主治來說,他們還在上升期。
住院升主治,哪怕拿到職稱,醫院也要卡,主治升副高也是如此,晉升渠道狹窄,好幾個蘿卜爭一個坑,這個時候稍微有些天賦的新人對資深住院乃至新晉主治都是壓力。
教會學生餓死師傅,醫生們自然要藏著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