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肝木所乘,土虛木盛嗎,剛才蘇鐵航穿了一身土黃色的衣服進來,患者突然發病,眾人可都是看在眼中的。
“患者是土虛木盛,而木屬肝,肝對應目,也就是眼睛,眼之所見就會刺激肝木,因而發病。”
老爺子這會兒也開始說話了。
“同樣是癲癇病,病因各有不同,有的人是痰火,有的人是痰迷心竅,而患者則是土虛木盛,因而治療當從實脾補土著手,之前很多醫家沒有搞明白病因,按照以往治療癲癇的法子,用什么定癇丸之類的,自然是毫無效果。”
“方老所言極是。”
邊上眾人紛紛拍著馬屁。
之前老爺子被眾人吹捧,不少人其實是有所懷疑的,很多人覺得老爺子厲害,只是因為老爺子是方寒的爺爺。
可剛才一出,不少人對老爺子瞬間是毫無懷疑了。
剛才其他人還都沒什么頭緒的時候,老爺子就問了一句,是起床之后還是起床之前之類的,這不就是在確定?
要不然干嘛好端端的問這么一句,肯定是有了猜測了。
醫生問診那也不是隨便問的,問的都是和病情有關的。
除了上次方寒所說的十問歌之外,醫生問診也都是根據自己的猜測來問的,比如我猜測可能是什么,這樣種病會有什么癥狀,所以問一下,這個問,其實是確診的過程。
對于厲害的中醫名家來說,往往在問之前就有了判斷,而且判斷極為精準,再詢問加以肯定,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這個問就會讓患者很吃驚。
比如猜測患者可能是脾胃失調就會問,是不是嘔吐啊,惡心啊!
患者本就有嘔吐惡心的癥狀,自己還沒來得及說,人家醫生搭個脈就主動問了,這就讓患者感覺到很驚奇。
呀,人家醫生真厲害,我沒說人家都知道我什么情況。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每一種診法都能判斷病因,一個醫生一個習慣。
有的醫生對自己自信,就不會按照常規,哪兒不舒服啊?
而是按照自己的猜測,有選擇性的詢問。
就像小品上演的,呀,都學會搶答了。
這個搶答,本就是一種水平的體現。
水平越高,判斷也就越準,有自信的醫生才敢有選擇性的詢問,水平不夠,你自己都沒判斷,何談有選擇性的詢問?
因而剛才老爺子的問話,在一些人看來那就是有了判斷,進行確診性的詢問。
方寒剛才做了實驗,然后說了原因,老爺子也明白病因了,又開始侃侃而談,其他人自然是一陣奉承。
“方醫生,銀針!”
蘇鐵航去得快,回來的也快,原本土黃色的衣服換了,還帶著消毒好的銀針。
方寒給患者扎了幾針,患者癥狀減輕,然后幽幽轉醒。
“方醫生,我兒子這個病能治嗎?”齊楓林這會兒對方寒和老爺子也是重視了幾分。
“病因明確,自然能治。”
老爺子笑著道:“知犯何逆,對癥用藥即可,小寒,開個方子吧。”
方寒笑了笑,也不戳穿老爺子,走到邊上寫了一個方子,然后遞給老爺子:“爺爺您看一下。”
老爺子接過方子,微微頷首:“嗯,很好,很不錯。”
說著把方子遞給邊上的湯于權:“你們也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動的沒有?”
“小方的水平我是自愧不如的。”
湯于權笑了笑,還是接過方子看了一下,微微頷首:“嗯,此方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