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評選名醫,那就不要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看實力,看人品,要不干脆別說什么名醫評選,老醫生評選算了,誰年齡大,給誰頒個證書。”
“你個臭小子,什么時候和方寒穿一條褲子了。”
冼鉛華笑罵道:“別說人家方寒,看看你自己吧,別人家年長好幾歲,可比人家差遠了。”
“論年齡,我比他大呀。”冼奮回了一句。
冼鉛華:“........”
不過還別說,這小子說的也有道理,既然是名醫評選,那就公平公正,盡可能的評選出真正的名醫,而不是那種濫竽充數,靠著年資和關系混上來的。
........
全國名醫評選開始是七月中旬,也就是七月十五號,因而這一次評選的具體章程還沒定下來,目前正是海選階段。
所謂海選,就是全國各大醫院和各醫療機構把符合規定的醫生上報。
這個要求比較低,只要是具有行醫資格的醫生,也就是只要拿到行醫資格證的,無論是在醫院的還是開醫館的,開診所的,沒有什么重大過錯的,都有資格。
各地的醫療機構先進行初步的一個篩選,通這些醫生中排除一些水平差的,醫德不合格的,剩下的進行統一評選。
按照上次的評選章程,第一個環節就是網上投票,票數前五百名進入下一輪,第二輪是所有的醫生投票,只要是具有行醫資格的醫生,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投票資格。
最終前一百名進入第三個環節,所有評委專家評選,選出五十個人,頒發名醫證書。
前面兩輪,其實還算公正,排除惡意刷票,公眾和同行的認可,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某位醫生的水平和人品。
第三輪的話,實事求是的講,年輕醫生,低職稱的醫生相對有些吃虧。
一些專家評委下意識的就會偏向于一些高職稱的,高年資的醫生,總覺得年輕醫生不夠穩重,經驗不夠豐富,還需要磨礪。
冼鉛華之所以覺得方寒難,正是因為方寒的年齡。
這么年輕,別說第三輪,第二輪可能都進不了,畢竟是評選名醫,大眾一看,二十來歲的,肯定不靠譜。
哪怕進了第二輪,之后方寒的年齡和年資依舊是不占優勢的。
“冼院長!”
冼鉛華走進會場,有人急忙起身打招呼。
今天是中醫醫療專家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商議一下這一次全國名醫評選的具體章程,冼鉛華是來參加會議的。
“陳院長好啊。”
冼鉛華笑著和眾人打著招呼。
“郭主任和湯老來了!”
正說著話,門口進來兩位六十歲出頭的老人,其中老人紅光滿面,頭發烏黑,乍一看,最多五十歲出頭。
“湯老好,郭主任,好久不見了。”
冼鉛華也笑著迎了上去。
“冼院長好。”
郭明強笑呵呵的和冼鉛華握著手。
進來的兩個人正是江中來的中醫專家,郭明強和湯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