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病名只是一種稱呼,比如說暈厥,造成暈厥的原因很多,并不是說只要暈厥都可以用某個藥方治療,不是這樣的。
患者暈倒不省人事,就是暈厥,這個說法是從癥狀來的,而不是從病機和病因來的,具體的治療還要看暈厥的情況。
就現代醫學而言,如果醫生說這個人是胃癌,這個人是扁桃體發炎,這個人是胃潰瘍等等,這樣的結論一下,就算是確診了,可以建立病歷,確定治療方案了。
到時候查看病歷,嗯,扁桃體發炎,嗯,用藥沒問題,吃幾天沒效果,換一種藥,無論怎么換,你這個藥都是針對這個扁桃體發炎的,你不能用治療心臟病的藥,這是原則。
可對中醫而言,并不算確診。
扁桃體發炎,為什么發炎,什么病機造成的,不確定原因,不辯證清楚,中醫是沒辦法用藥的。
就比如方寒治療許家老爺子的病癥,患者沒胃口,沒食欲,已經有十來天沒吃飯了,這個時候你讓西醫醫生治療,誰敢給患者開瀉藥?
人都瘦的皮包骨頭了,靠著輸點滴維持體能能量,你給開瀉藥,不要命了?
而且你憑什么開瀉藥,患者胃部有沒有積食,憑什么開?
可方寒就是給開了大黃,一劑而愈,就是如此神奇。
方寒講了一陣,喝了口水,冼奮示意可以提問,然后就有人舉手了。
畢竟剛開始,一些人還有一點放不開,舉手的不多,方寒就讓第一位舉手的發問。
“方醫生,昨天你講了通絡祛邪湯治療的一些病癥,可具體該怎么判斷,有沒有什么明顯的病癥特點?”
“通絡祛邪湯主要針對風邪寒邪導致的氣滯血瘀.......寒邪最大的特別就是疼痛,因為寒邪主凝澀,影響氣血運行,不通則痛,無論是寒從外感還是內生,還是飲食習慣所致,往往都以侵犯肺、胃、脾、腎等臟腑........”
“中醫人臨證的時候一定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病癥,而是單純的去考慮某個病癥,觸類旁通,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嘗試走另外一條路,或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方醫生.......”
"方醫生........"
隨著第一個人開始提問,前來的醫生們也都慢慢放開了,舉手的人絡繹不絕,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方寒都很認真的思考,然后回答,雖然有些問題回答的不一定多好,可方寒也盡量給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正如之前冼奮所說的,互相印證,互相交流,互相借鑒。
下面不少人一邊聽著,一邊做著筆記,三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又到了中午飯點了。
“方醫生真是厲害啊。”
“是啊,懂得很多,思維開闊。”
“昨天和今天,方醫生好像都沒有準備稿子,完全是臨場發揮,有些不敢相信。”
“豈止,剛才多少人都問問題了,至少十幾個問題,方醫生每一個問題都解釋的很不錯,現在的年輕人都這么厲害了嗎?”
說實話,不少人有些小受傷,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廢了.......
:二合一,五千多字大章,今天就一更了,緩一緩,整理一下思路,寫的有些糾結了,明明劇情都有,就是寫不順暢,無語了,同時感謝書友亨利大香蕉萬賞推土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