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方醫生有些水平呀!”
韓磊在邊上靜靜的看著。
見的多了,韓磊對中醫行里的一些事情知道的也多了,對方是不是有真本事,他還是能看的出來的。
兒科,在中醫中又被稱之為“啞科”,孩子太小,不會說話,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像這種三歲左右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發熱,什么叫發冷,哪兒疼,哪兒不舒服那都是沒辦法準確的表達的。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看病的難度就提升了很多。
望、聞、問、切,望氣色、聞氣味,問癥狀,切脈象,中醫治療就是靠望、聞、問、切獲取的這些信息來判斷病癥的,當患者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癥狀的時候,無疑就給醫生帶來了困難。
中醫也只是一門醫學,是華夏民族上千年的不斷完善,不斷積累,傳承下來的一門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方法,而不是神通,也不是巫術,因而什么單純依靠望氣,依靠診脈就能辨明病因的名家醫手是相當少的,對大多數的醫生來說,少了癥狀,不能詢問病史,在確診和辯證的過程中困難自然是增大的。
因而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醫生一定要細心,查看孩子的表情,起色,甚至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語氣等等,從這些外在表現中尋找更多的線索。
是的,線索。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醫治病其實和偵探破案差不多,要從患者的種種蛛絲馬跡中來尋找對自己有用的線索,從而找到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患者的病因所在,患了什么病,為什么會患這種病,只有找到了真相,醫生們才能對癥用藥,才能出招破解難題。
這會兒方寒雖然還沒說出孩子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可好像已經找到源頭了。
而且從方寒剛才的舉動和詢問來看,韓磊已經能看出方寒的水平了。
這位方醫生相當的細心,先是從孩子媽媽的懷里抱過孩子,近距離的觀察了孩子的氣色,甚至觸摸了孩子的骨骼,了解了孩子的發育情況,之后又把孩子放在地上,讓孩子自己走路,觀察孩子的走路姿勢,最后又和孩子說話,聽孩子的聲音,看孩子的反應。
這些都是方寒在判斷孩子種種情況的過程。
之后方寒又一一詢問,不斷排除。
是的,排除。
方寒用的就是排除法。
他剛才已經詳細的觀察和檢查了孩子的情況,孩子的發育沒什么問題,走路、說話也都和正常的孩子差異不大,所以方寒就詢問是不是發病之前患過什么病,是不是受過驚嚇。
這些俞安良都一一否認,方寒就詢問孕期。
果然,找到了緣由了,孩子的媽媽在剛懷-孕不久,受到過驚嚇。
“安排在留觀室住下吧,然后來值班室找我拿方子,韓先生就安排在咱們骨傷分區的病房?”
聽到俞安良的回答,方寒就知道什么情況了,回頭對江楓吩咐了一句,然后就走出了治療室。
韓磊一愣,這就完了?
他還等著方寒繼續呢,誰知道方寒這就問完了,也不說什么病,只是吩咐了一聲,人就走了。
當然,韓磊已經猜到了,這位方醫生應該是已經有了判斷,可究竟是什么判斷啊,怎么回事啊,方寒又不說,他這心中像是被貓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