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買下養老房間的三十年使用權后,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以轉讓給他人享用,養老院只收取生活費、護理費、服務費。”
張峰聽了,冷笑道:“這又是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只不過,相對高級而已。”
“土地是白拿的,稅收是免除的,建設養老院的錢其實是向銀行貸款和向這些老人進行集資的。”
“如果經營不善,他可以直接宣布破產倒閉,他本身根本沒有多少損失,甚至還領取了省、市、縣的公益項目建設補貼,還能賺一筆,而把一個爛攤子扔給我們。”
“甚至我覺得,他可能在拿到銀行貸款、財政補貼和老人的購買款后,直接跑路,這樣的風險不得不防。”
俞東俊想了想,說道:“有這種可能,現在打著投資旗號的騙子防不勝防。”
不過,他又搖了搖頭,說道:“他給我看的名片上印著高天寶曲江省天元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四海會理事。”
“我上網查過這家公司,確實存在,但介紹不多,有些投資公司顯得神秘也正常。”
“四海會,我也聽說過,是個強大而神秘的經濟組織。高天寶能成為這個經濟組織的理事并不容易,肯定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四海會?張峰當然不會陌生。
四海會有二十四名理事,張峰當然不會一一記住。
張峰直接打電話給施長華進行確認,主要是后者在成為理事時,四海會的秘書長要求他記住這些理事的名單。
施長華在電話中說道:“張市長,四海會里,確實有一名叫高天寶的理事,但在我的的印象中,是外省一個地級市的理事,不可能是曲江省省城的理事。”
張峰知道這份理事名冊放在四海會總部,施長華是靠記憶來回應的,便讓他向四海會總部進行確認,畢竟記憶在有時候會發生錯誤。
如果確認高天寶是四海會的理事,那么進行行騙和項目爛尾的可能性很小,畢竟四海會對于自身名譽極為看重。
同時還要對高天寶禮遇有加,畢竟四海會的成員還沒有到麗華市來投資過,如果這次成功了、贏利了,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四海會成員前來投資。
如果確認高天寶盜用四海會理事的名義,那么此人十之**是想行騙。
施長華找了一個借口,很容易從四海會總部打聽到確切情況。
四海會確實有一個叫高天寶的理事,也是中年男子,但他是曲江省的鄰近省份新安省吳江市的理事,開辦了一家生產礦泉水、飲料的集團公司。
看來這個高天寶想借著四海會輕易不對外公開理事名單的機會,來個李代桃僵。
當然,也許是高天寶想扯虎皮拉大旗盡量促成這樁投資,也不是純粹為了行騙,但張峰不得不防。
俞東俊之所以找張峰來商量,就是他心里覺得有些不踏實,現在讓張峰進行了確認,便不想招惹這樣的麻煩。
張峰得知高天寶住在麗華明珠酒店,打電話給林佳琪時,聽到了一個讓他感覺非常意外、又哭笑不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