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吃完飯,有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其他人睡午覺,李安達和羅副所長會外出散步。
李安達工作的這個小鎮是工業鎮,馬路上一輛輛運載卡車飛馳而過,卷起漫天的灰塵,幾個終日不停工的飼料廠飄出刺鼻難聞的酒糟氣味,讓人昏昏欲睡。
二人就沿著遠離工礦區的河堤走,望著滔滔東去的江水,迎著清爽怡人的河風,暢談古今。
“小李,你有夢想嗎?”羅所有一天問道。
“夢想?在這個偏僻小鎮上,還配擁有夢想嗎?”李安達心里有些沮喪,“如果非要說一個我的夢想,那就回縣城。”
羅所勸說道,縣城機關里的人都滿了,很難回去,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稽查局還差人,“稽查局是我們稅務系統的‘達摩院’,里面都是業務精英”。
在稅務機關里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走管理路線,比如進局辦公室、人事科、計劃財務科等地方,趙亮被分到辦公室,就是走這條路。
第二條路是走業務路線,稅務局跟其他單位的一個最大區別是特別重視業務,工作干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是看能否把所有稅源應收盡收,為國聚財,這就要靠懂稅務會計知識的專業型人才,城區的房地產企業較多,何斌進了直屬稅務所,他走的是這條路線。
羅所是我們局里最年輕的副所長,也是公認的“業務尖子”,我問他走的是哪條路,羅哥卻謙虛地說:“我只想盡職盡責,讓我所做的工作對得起我拿的工資就好了。”
這次談話后,李安達抽空去了一趟省城。
他的一個老鄉正在省城財大讀會計碩士。這個老鄉把他帶到了學校附近的一個書店里,那里有種類繁多的會計入門、從業資格、初級考試之類的書,同時還向他推薦去聽某會計網校的幾個名師的課,說是絕對事半功倍。
回到單位,李安達每天除了工作,大部分空余時間都在看書、聽課。
因為管理稅務發票,張所長單獨給我配了一間辦公室,我每月要給成千上萬張發票挨張蓋上稅務所的章。
這是一項重復單調的工作,每月要用一周時間才能完成,常常一坐幾個小時,蓋得人手酸腳麻,頭歪眼斜,屁股疼痛。
后來,李安達想出一個一心二用、兩全其美的辦法,一邊給發票蓋章,一邊聽電腦上的會計網課。
李安達從此蓋起章來,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心情也愉悅了,如此循環往復,許多知識難點豁然開朗。
另外,那個在省城讀研究生的老鄉提醒李安達,說學會計只看書本,很難獲得實操能力,要想提升能力,需要到企業做賬或者到企業查賬。
在稅務部門,只有稽查局專門查賬。稽查局也在縣局,李安達便渴望能調過去。
當時的李安達想直接去找王局長表明自己的想法,但又想,局長肯定要問我是否有足夠的業務能力去稽查局查賬——當時他才自學了一年多,信心不足,萬一弄不好,王局長還有可能認為這是我為回城找的借口。
思考再三,李安達放棄了,想多學兩年,再提調稽查局的事。
到了年底,縣局開大會,稅務所的人也要參加。
那天早上,李安達在縣局不遠處的一家面館吃面,發現分管稽查局的李副局長也在。李安達趕緊打招呼,李局笑呵呵地回應,還去老板那里把面錢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