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澤已經32歲了,在單位耗了四五年,武功幾乎全廢,辭職后能干什么?拖著兩個孩子再找工作謀生?實在是風險太大。”
“同時我覺得比之于精神,他的身體更為柔弱——吹吹車載空調就能頭疼腦熱,吃點涼的酸的就要胃疼鬧肚子。這樣一個人,為什么非得逆流而行?就算目前這份工作真的如他所言,不可忍受且意義全無,是不是可以給他考慮安排一個能發揮他專長的崗位?”
“張書記,能不能考慮把謝東澤調到市委政研室工作?這個部門側重理論研究,工作重心就是研讀各種政策、精神、口號、理論,然后調查、分析、闡釋、預測、評估等等,讓他發揮文筆專長,寫出一些建議性的文章出來,可以有成就感。”
張峰作為市委書記,調動一個人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再說是從市委辦公廳往市委政研室,其實王通本人也可以做到,之所以王通讓自己來出面,可能是想借此機會提升一下謝東澤的級別,讓他心里有所安慰。
張峰愿意給王通這樣的人情,便答應下來,未曾想,倒是讓他撿到了一個寶,以后東華市的許多經驗,都出自于謝東澤的總結與提升。
根據上級精神,東華市成立了“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領導小組”,出臺了發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二十條措施,還要求把市工商聯打造成為全市個體民營經濟的“娘家”,為此市里要求工商聯分門別類,全覆蓋成立各類商會。
于是,市工商聯在原來下設的建筑房產、美食酒店商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諸多行業的商會。
市紀委書記向張峰反映東華市建筑房產商會會長王子健舉報東華市住建局副局長高康城。
王子健當年厭倦了體制工作下的海,于是他對于擔任社會職務不熱心,認為這些對企業發展沒多大幫助,還要開會浪費時間、繳會費。
天龍集團董事長陳天龍是東華市工商聯的執常委,在東華市建筑房產商會換屆選舉時,他分別向工商聯正副兩位主席表達了想當會長的意愿。
張峰與陳天龍打過交道,知道他能加入的商會都參加了,他認為這樣做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加個人榮譽。
對于東華市建筑房地產商會的換屆選舉,市工商聯名義上只會給個指導意見,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意見往往能起決定作用。
東華市建筑房地產商會原先的會長姓林,70歲了,行業里摸爬滾打幾十年,是東華市較早從體制內出來、自己成立公司的老板。
林會長雖然老了,但精力旺盛,做人做事都心直口快,對本地建筑界的不正之風嫉惡如仇,多次和主管部門在建筑發包、質量、價格等方面發生爭論,主管部門很多人都被他得罪了,導致他自己的公司中標難。
其實上,自家公司越中不了標,他越不滿,越找主管部門鬧;越鬧,越中不了標,形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趕上換屆,有人當然想把人趕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