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交上去一篇稿子,居然會有兩三個錯別字。曾有老同事善意提醒他,他也不當個事兒,還開玩笑道:“我要是把工作都做到百分之百了,那還要領導做什么呢?領導把關檢查出我的錯,正好體現了他們的存在價值”。
當時楊雪萍的頂頭上司趙處長很賞識她,一出差就帶著楊雪萍去。
楊雪萍是聰明人,當然知道不是人人年紀輕輕時就有機會跟著領導見識“大場面”,于是表現得很積極。
一起出差的同事有時候會拍一些工作照,照片中的楊雪萍總是笑容可掬、自信滿滿的模樣,仿佛頭頂自帶了一盞高光。
大家都心知肚明,楊雪萍的地位不一樣,她跟領導在一起的時間多,就算無意在領導面前議論誰的缺點、八卦、小動作,被領導聽進心里了,難保不會一句話頂一萬句。所以,科室里資歷比她老幾年的人,跟她說話都客客氣氣的。
作為省級部門,要去調研與考察的地級市、縣級市很多,領導帶上她誰都挑不上什么毛病,而且出差也不是就趙處長跟她兩個人,還有別人一起跟著呢。
只是,時間一長,陳其軍就有點“膈應”了,每次楊雪萍一出差,他就顯得垂頭喪氣,像只被霜打了的茄子,有時候臉上會忽然浮現出惱恨的神色。
有一次,辦公室的人聚在一起八卦,說趙處長大概不久要高升為副廳長了,以后前途無量,現在要趕緊抱大腿。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陳其軍站起來便罵說這話的人“自己奴顏婢膝,還指桑罵槐諷刺別人”。他漲紅了臉,似乎受到了莫大的屈辱,說罷拂袖而去,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覷。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丟了錢財,覺得是他的鄰居偷的,從此看鄰居的種種舉動都不對勁,都在不斷印證他的疑心。
陳其軍也是這樣,一旦他覺得大家都在背地里議論他、笑話他,便有了心結,處處看人都覺得異樣,處處難以釋懷。
每年的年終,各個科室要進行考核。
在機關單位,大家的工資都是跟著級別、工作年限走,說白了就是熬資歷,對年輕人來說,努力還是混日子,收入差別不會太大。
于是乎,一年一度的考核優秀就變得很有含金量了。雖然只是個名譽,不跟獎金掛鉤,但大家都默認,能取得考核優秀的年輕人就是領導們眼中公認的“明日之星”,以后更容易受到提拔。
楊雪萍定為考核優秀的那一年,陳其軍的情緒變得更低沉了。
盡管他們看上去感情還不錯,但陳其軍明顯覺得自己無論在家里還是單位都低人一等。
科室里的領導給他布置點活兒,稍有勞心勞力的地方,他便不住抱怨:“論功行賞的時候沒我的份,干活兒的時候就想得起我。”
第二年,陳其軍如愿以償,年度考核定為優秀。
有的同事當然不理解,憑什么他干活總是挑三揀四還能考核優秀?不過,科室的資歷深的人都明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與其讓陳其軍這么消極怠工下去,不如用個獎勵讓他擺正心態,從而調動工作積極性。
不過,此后的陳其軍表面上意氣風發,心里卻也知道這個考核優秀到底是怎么來的。
于是他開始變得又自負又自卑,有時候加班到深夜,力圖向周圍人證明自己的考核優秀實至名歸;有時候工作上又忽然懈怠,同事的一句玩笑話、一個眼神、一抹隱藏在嘴角后的笑意,都能帶給他無限的遐想。
陳其軍這樣的工作狀態,當然影響了楊雪萍,最終還讓她完全改變了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