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意不好做,上上下下的關系都要維護好。上次我們公司的項目開工,省里的領導都來了。”
“晚上我和副省長、省發改委的領導坐在一起吃飯。來了這么大的領導,我覺得壓力很大,不把項目做好,誰都沒法交代。”
那次同學會,張峰也參加了。
畢竟這是他大學畢業后第一次參加同學會,同學們都變成了什么樣子,張峰的心里有些期待。
京城師范大學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難得相聚一次。
全班四十多個人,最后來了三十多個。有幾個同學,原先說好要來的,卻始終不見人影,打電話催了好幾次,最后還是決定不來了。
也許,不來參加聚會的同學,已經淡忘了當初的友誼,或者看透了同學聚會的目的。
有人說:“開個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言外之意,同學聚會是很齷齪的事情。
當時的張峰倒不是這樣認為,總覺得同學之間的友誼,是最單純的,不需要遮遮掩掩,不會被社會上的歪風陋習污染了。
分別了五年,同學們的友誼還在嗎?畢業的時候,很多人在同學錄里寫下“勿忘我”三個字。
分別時還有人抱頭痛哭,真的不想失去這份友誼,不舍得分別。現在,大家的經歷不一樣,人與人的層次也不一樣,是不是友誼還會如初呢?
有人說:“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在聚會的時候,張峰越來越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實性。
張峰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勢力的人,但發現同學之中,總有一些勢力的人。
也就是說,誰的錢更多,或者誰的權勢大,誰就是全班的老大,就是說話有分量的人。比如,現在一直在高談闊論的王國評。
當時,張峰剛剛擔任了明元區常務副區長的秘書,但他跟同學們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
張峰當然知道王國平此時在吹牛。
不用說王國平所在的只是一家規模還可以的公司,就算是中等規模的公司,副省長也不可能出席項目的開工儀式。
張峰不會也沒有必要去戳穿王國平的牛皮。
有些人出于禮節進行附和,王國平更是豪氣地說道:“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說這些就見外了,以后大家互幫互助,一起發財!”
姜麗娜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尷尬又格格不入的復雜表情。在舉杯喧嘩中,王國平忽然轉向她:“老同學,我敬你一杯。”
姜麗娜說:“我不喝酒,以茶代酒吧。”
王國平不依不饒地說道:“姜處長,你在單位里連酒都不喝?開玩笑,不要當上領導了就看不起我們這些老同學。”
姜麗娜盯著他再次強調:“王國平,我說了我不喝酒。”
“好好好。”見姜麗娜惱了,王國平趕緊打圓場,讓張峰覺得他是如此犯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