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波等人離開會議室時,趙副總還坐在里面,眼睛盯著窗外。
下班之前,趙副總找大家討論了孫燕波和小李提交的內容運營方案,確定沒有細節會被楊總挑刺。他深吸一口氣,打電話給公司的辦公室主任,預約和楊總開會的時間。
孫燕波和小李郁悶地去天臺喝水休息,他問道:“你知道楊總的事情嗎?”
孫燕波調侃道:“我只知道他喜歡到處秀肌肉,大家都叫他霸道總裁。”
小李說道,楊總曾創業三次,前二次都失敗了。
這一次,由于他母親的關系,省城天華文化傳播公司給他投了一千萬元。
互聯網時代的“風口”就是機會和暴利,誰抓住了似乎就能成就一番事業。或許是這個原因,在獲得新的創業機會后,楊總才會拼命渴望數據,他認為數據好看,才能引發更多關注。
小李還說:“在趙副總之前,公司還有一個副總,也是因為決策上的沖突,后來這個副總被楊總開除了。”
孫燕波想不明白,作為公司一把手,特別是創業的時候,楊總卻這么小氣量。孫燕波好奇地問道:“這些消息,你都是從哪里知道的?”
小李笑道:“互聯網創業公司根本沒有什么秘密,再說省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打聽這樣的事情還是很容易的。”
某天下午,孫燕波請到訪的作者喝咖啡,在公司旁邊的咖啡館里,她看到趙副總和楊總似乎在爭論著什么,趙副總面色誠懇,楊總神情不屑,看向一邊。
周一的部門會議上,趙副總告訴大家:“我們有了一筆不小的稿費預算,可以大膽地把各種計劃提上日程。”他滿面倦容,但也如釋重負,不常笑的他還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
有了經費,大家確實引進了一批不錯的作品和一些有固定讀者群的作者,各條產品線也漸漸變得豐富起來。
第二年,新的“風口”來了。
在那一年,小說影視改編權爆火,影視公司爭相購買暢銷小說的改編權,先后推出電影和電視劇。
每次圈內聚會,大家都在討論影視ip的行情,認為對外輸出小說的影視改版權,是一條新的變現之路。
公司里最興奮的就是楊總。
在公司例會上,在公司群郵件里,他都在強調目前影視劇改編成功了多少案例,哪家公司賣出了多少作品。
最后,他還特別要求我們內容部:“每周,每條產品線的負責人必須提交一部具備影視劇改編潛質的作品。”
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孫燕波一直緊張地篩選這樣的作品。
到了周末,孫燕波卻在市場總監的朋友圈里看到,楊總在和某劇組拍攝宣傳照,但是她對被改編的小說一無所知。
周一,楊總在大群里宣布:他帶著市場部,打算獨立拍一部網劇,我們內容部無需參與。
孫燕波心想:“市場部做內容部的工作,本是兩個領域,完全是外行做內行的事,真的合適嗎?”
后來,孫燕波才知道,楊總曾經找趙副總商量,趁著行情好,趕緊拍一部網劇,只是趙副總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