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知道再為難這個質檢負責人也沒什么用,便讓他離開了,同時對唐巧說道:“既然這樣,我們就不要再繼續干了,至少我們還有一些工程款和半個多月的工資沒有收到。以前的完工單,他們都簽了名,沒法賴掉,我們還是想辦法拿回工程款吧。”
唐巧臉色凝重地回應道:“此事非常反常,誰知道人家精心策劃的劇本怎么設計的,估計這事說不定還有職業導演!就是不知道究竟為了什么?”
第二天,金磊和唐巧來到工地,卻看到所有工人都聚在一起聊天,根本沒有人干活。
剛開始,二人還以為是這些技術工人忍受不了質檢人員的折磨干脆罷工了,正打算上前勸說時,有小工頭主動上前來對他們說道:“金總、唐總,聽說陽光房產公司的資金鏈斷了,現在大家都沒有心思干活,擔心拿不到工資。”
啊,居然有這事?
聽說這個消息,金磊和唐巧的心里比工人還著急。工人只拖欠了半個月的工資,他們被拖欠了一大批工程款、材料款。
金磊連忙打電話給朱漢平進行確認,卻無人接聽。二人心知不妙,立即趕到朱漢平的辦公室。
朱漢平倒是坐在辦公室里,金磊和唐巧卻發現屋內亂七八糟的,桌上的電腦也不見了,他的司機居然正在用信封裝抽屜里的錢,同時嘴上還說道:“老板,對不起,我自己把最后一周的工資結了。”
金磊和唐巧連忙問道:“朱總,這是怎么回事?”
司機把裝著錢的信封放進皮包里,接著說道:“據說省城陽光房產公司的老板與一個大股東吵架,這個大股東一氣之下撤資了,于是這個樓盤的資金鏈斷了。”
看著朱漢平有氣無力地點了點頭。
金磊臉色慘白地再次確認道:“這么說,資金鏈真的斷了?”
朱漢平的司機解釋道:“你們應該知道,在咱們這種地方,資金鏈,只要一個風聲,就會斷了,開發項目就判了死刑,別人也不會傻到搭上自己。”
張峰明白,東華市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足,民間融資的規模高達幾百億元。
為此在東華市融資很快也容易,人們都信任方才在觥籌交錯間相識的“老板”,和他滿口酒氣的許諾:一年回本,兩年利潤率200%。
無論項目是煤礦、房地產、年化率超高的金融產品,還是充5000返6000的加油卡;無論其中的優惠和項目的盈利機制有多么的匪夷所思,但是東華市的民眾從不忌諱投資。
為了投資,東華人互相借錢,從鄰里親朋,到本地的企業家,構成了密集、虛實參半又脆弱無比的資金鏈。
不過,投資畢竟有風險,有賺也有虧。同時東華人見慣了融資方卷款跑路,他們保護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一聽到風聲就立馬撤資,消息若假,再投便是,消息為真,就保住了自己的錢。
只是,讓張峰不明白的是,省城陽光房產開發公司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為啥會搞民間集資,難道也是缺錢?還是另有原因?
金磊和唐巧接下來講的故事,讓張峰既驚訝又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