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儀式搞得聲勢浩大的雙贏工業園,在施工了六個月后,便悄然停工了。
經過了解,張峰發現原來是省城的林氏家族氣憤于華天市海光集團抄襲于林佳琪的投資創意,族長林興親自出面,最終說服了原先與海光集團合作的央企退出。
央企家大業大、資產雄厚,一般不會把一些機構和單位放在眼里,但曲江省林氏家族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這家央企在曲江省有很多的投資項目,既有直接投資的,也有與其它單位合作的。
考慮到林氏家族在曲江省的影響力,同時林氏家族又愿意支付違約金,這家央企樂得給林氏家族一個面子。畢竟華天市海光集團與林氏家族根本不在同個層次上。
再說,解除合作合同的理由多的是,而且還主動承擔了違約金,華天市海光集團根本拿這家央企沒有辦法。
隨著央企的退出,一些原先合作的負責融資的銀行立即采取各種花樣,誘使華天市海光集團先歸還了貸款后,卻不再發放新的貸款,從而導致整個工業園區建設資金鏈斷裂。
二個月后,張峰在市委秘書長劉紀春的陪同下,視察已經完全停工的雙贏工業園區。
張峰發現被圍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工業園區大門緊閉,廠區除了二名保安和幾名從事鋼管與腳手架拆除的作業人員,再也找不到一名現場的工作人員。
在靠近廠區大門附近的生活辦公配套區內,一棟半口字形二層簡易活動板房早已人去樓空。
整個生活辦公配套區僅有的標志性物件就只剩下幾根旗桿。
走進園區,張峰看到銹跡斑斑的鋼筋裸露于地樁、房頂之上被風雨“摧殘”的東倒西歪;橫躺于地上腳手架、竹排、方木、油絲繩漸被高坡處沖涮下來的泥土掩埋;一處碼放整齊且有防水帆布包裹著的建筑板材因自然風化開始變形……
在隨后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華天市發改委主任提交了共贏工業園區開發失敗的調研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認為投資失敗的原因有好幾個。
一是銀行的融資下不來。原先由央企業出面,跟一些金融機構和銀行談妥,采取市場化運營原則開展融資工作。后來由于央企退出,多家金融機構和銀行便不再同意提供融資服務。
二是共贏工業園區貪大求全。為了招商,雙贏工業園區完全違背最初的規劃方案,盲目將自身視為一個“筐”,招商中凡是項目都要往里裝,并為缺乏科學評估項目設立各自園區。
在并不大的工業園區內,居然規劃有“電子商務產業園”、“科技孵化園”、“汽摩產業園”、“醫藥健康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等園區!
三是過度推崇“大招商、招大商”理念,而忽略嚴把項目篩選關。在當初的開工儀式上,順便還舉行過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二十家相關企業的負責人到場簽約。
其實,目前真正落戶到雙贏工業園區的企業為數不多,部分企業中居然被列為失信企業或是出現了經營異常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