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華衛被秦豐派往一家叫“金容匯”小額貸款公司進行應聘的。
隨著互聯網的一路高歌猛進,“金容匯”公司依附于互聯網的小額貸款金融創新模式攻城略地,迅速搶占了市場。
這家公司主要是依靠客戶在互聯網上申請,審批中心通過大數據篩選后自動審批。
雖然這樣大大節約了審批時間、提升了放貸效率,但同時,由于前期沒有實地走訪客戶、無法準確核實客戶提交資料的真實性,就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風險。
為此,計華衛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催收。坐在辦公室里手握電話,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或勸說懇求,或以法律后果恫嚇,一切都只為了要對方還錢。
讓計化衛印象深刻的是,更多的人是電話停機,或者根本聯系不上本人。
有些借款人雖然提供了緊急聯系人或家人的聯系方式,但聯系上他們時,大多都表示失望和放棄。更有甚者,是借遍了親人和朋友的錢然后消失不見的,眾叛親離。
其中,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女生,在公司借了800元,還了300元后人就消失了。
她留下的手機號碼早就停機了。打通她家人電話,計華衛剛表明身份,一位女士就在電話里大吼:“你們明明知道她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濟能力,你們還借錢給她?我沒找你就算不錯了,你們還好意思給我打電話?”
計華衛只好告訴她:“首先,她有困難來找我們借錢,我們也是按照國家的規定收取利息,何來害她?第二,她大學已畢業,已經成年,應該對自己行為有清楚的認識。我并不要求你幫她還錢,只是你要轉告她,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背負征信污點會對她以后人生造成影響就可以了。”
計華衛是來了解情況的,并不愿意與這樣的客戶多糾纏,掛斷電話后,計華衛便在系統里備注上“聯系不上本人,家里人不配合還款”。
工作幾天后,計華衛發現,很多人的欠款數額都不大,甚至有人借200元不還或還不上。
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雖說現在工作難找,但還不至于拿不出200元,原因到底是什么?
后來計華衛給一位小伙子打不通電話,只好聯系了他的姐姐。
他姐姐則說遠不止這家公司的電話打到了她這里,因為計華衛的態度誠懇有禮貌,她就多聊了一會兒。
她說她也想幫弟弟還掉這筆錢,但她實在不知道他到底在外欠了多少錢。曾經幫他還過一部分,但總會有新冒出來的借款,很多還是高利貸,這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計華衛的情況匯報,讓張峰覺得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多而雜,為了放貸業績,貸款門檻太低,太容易讓人申請小額貸款,便讓人產生了貸款過日子的想法。
而且,如果在六個月內找不到貸款人,小額貸款公司便會注銷這筆小額貸款,為此讓一些人產生了“只要是中介平臺的借款都不用還”的誤會,更加沖動地進行貸款消費。
“金容匯”小額貸款公司的隔壁是一家p2p金融理財公司,計華衛總會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從那間辦公室里進進出出。
同事在閑聊時也會偶爾提到似乎就是賣給老年人的什么理財產品。
在一個尋常的下午,公司門外突然傳來一聲尖厲的玻璃炸響,跟著是一個女人歇斯底里的吼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