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枚銅器和玉器鑲嵌的玉璽,玉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部分是一枚金制的虎鈕,大小跟尋常人的手掌差不多大小。
下方則是一塊四四方方的銅鑲玉的玉璽,整體以和田玉為主,四邊搭配精美的銅條鑲嵌,玉璽的整體造型算不上多么優美,玉璽印章上清楚的雕刻著“虎鈕永昌大帥”的字眼。
看到這字眼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個玉璽的主人是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個皇帝,他區別于其他的皇帝,他從登記當皇帝再到王朝滅亡,只用了短短四十多天的時間,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皇帝,李闖王李自成!
朱院長和顧海生口中所提到的玄寶,就是這件李闖王的玉璽!
“沈師傅!我先說說這件玉璽的由來、你再來對它進行鑒定。”朱院長指著玉璽緩緩開口說道:“正如大家所見,這是一塊帝皇玉璽,根據這塊玉璽上的落款,永川大帥,大致斷定是當年李闖王隨身攜帶的一枚玉璽!”
“這個玉璽,是海外的一個華僑去年十月份的時候特地捐給我們博物館的,華僑花了將近三千萬的價格從海外收購回來的,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可這件玉璽從回國之后就一直遭受非議,有人說它是千真萬確的闖王玉璽,因為其做工工藝、手法都根當年闖王時代的品相符合!并且和田玉的品相、裂紋、以及外面這一層薄薄的綠色包漿,都符合那個年代的產物,是當之無愧的國寶重器!”
“可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
朱院長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個人、以及幾位同事對這件玉器持保留態度,我在此說說我的幾個觀點,首先關于李闖王的玉璽歷史上有這樣的記載,闖王的身上總共有三枚國璽,包括兩枚金璽、一枚玉璽、當年李自成戰敗之后清朝朝廷收繳了其中的兩枚金印,現在這兩枚金分別在燕京博物館、以及臨安的博物館收藏,而傳說中的玉璽則在當年就不見了蹤跡,據歷史記載玉璽和李闖王一起粉身碎骨,也就是說按照歷史史冊的記載,這枚玉璽是不應該存在的!”
“再來說說這件玉璽的做工,鄙人見過幾個李闖王時期的文物,相對而言外形雕刻工藝都比較粗糙,遠遠不及清朝和明朝工藝精湛,這塊玉璽的雕刻技術非同尋常,并且它的鑲嵌工藝也是堪稱完美,這反而讓我覺得不對……”
“我可不這么看!”
旁邊顧海生立刻就反駁了開來:“歷史史冊上記載的都不一定作數,畢竟幾百年前發生的事情誰也沒辦法說清楚,你說玉璽被摔碎了,又有人見到過?到底這只玉璽去了什么地方,恐怕也只有李闖王自己才能說得清楚。”
“至于你說的做工問題,根據我的推算,這塊玉璽應該是出自1633年到1642年之間,也就是李自成登機前的那段時間,大帥印是闖王最為重要的一只玉璽,所以闖王肯定會特別的器重,必定找當時的能工巧匠制作這枚大帥玉璽,制作精良考究都是有可能的!”
顧海生這話一說出口,沈秋就察覺出來,其實就是以他和朱院長之間的意見分歧,一個認定玉璽有問題,一個覺得朱院長多慮了。
而按照博物館的流程規則,所有存在爭議、意見不合的文物都不能入庫,這才導致了這件玉璽成了一件名副其實的玄寶。
“好!顧師傅!關于這件玉璽的情況我們就不多討論了,我相信沈秋沈師傅的鑒寶能力,現在就請沈師傅對這個藏品做出鑒定!”朱院長不愿意跟顧海生爭執,請出沈秋對這件玄寶進行鑒定。
“哼!”
顧海生臉上的表情極其不屑:“你先讓沈秋看吧!他看出什么來就請拿出證據來,不要空口白牙的亂說一通,沒有證據的事兒我是不認可的!”
“沈師傅請……”朱院長做了個請的手勢,并且小聲說道:“沈師傅你也不要有心里壓力,顧師傅其實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人其實也不壞,這件藏品本身就是一件玄寶,即便你看不出什么,也不用擔心什么!”
沈秋點頭恩了一聲,上手觸摸了一陣,觀摩了大概幾分鐘的時間:“我已經看出結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