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中沈秋一直一言不發,關注著左小青和兩位大師之間的爭論。
旁邊的炮爺忍不住了:“我說兄弟!這玩意到底是不是拼湊的呀!作為軒寶齋的老板你說句話呀!”
沈秋隨之起身,象征性的咳嗽了兩聲,店鋪內突然安靜了下來,甚至兩位大師都情不自禁的閉上了嘴巴。
沈秋起身來到東漢陶俑的跟前,先是上手觸摸了一番,首先便感受到了來自東漢陶俑自身所散出來的燙手溫度,按照這個燙手的程度基本上可以斷定它是東漢時期藏品了。
緊接著沈秋腦海中浮現出了這尊陶俑的制作畫面,關于這件陶俑并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大致可以看到關于它的一段復雜的制作工藝,先設計陶俑的五官、表情、再選取河南區域老君山腳下的紅泥,再接著的燒制也是分段燒制,譬如陶俑的身軀燒一次、鏈接盔甲再燒一次。
兩次開爐燒制跟大秦時期的一次成型要復雜的許多,這得需要燒制師傅掌握足夠的火候、耐力。
包括最后的彩繪步驟也是不容有誤,全程的數十道步驟中,哪怕有一絲的偏差,前面的努力全部都前功盡棄。
這般復雜的燒制工藝,使得陶俑保持了色彩持久力,哪怕是過去了上千年的時間,陶俑自身的三種彩繪顏色依舊飽滿,區別于秦皇墓室中的兵馬俑,當年秦始皇兵馬俑被挖掘出土,不到一會的功夫表面的色彩就被氧化,從而從彩繪顏色蛻變成為黑白色。
這就是一次成型和二次分段燒制最直接的區別。
“沈秋你倒是說句話啊!軒寶齋總不能任由一個小丫頭片子在這胡說八道吧!”杜康偉情緒激動,非要沈秋當場給個交代。
“好了!兩位大師也別激動了,小青確實資力尚欠,從學徒開始到現在也才不到半年的時間,說錯話兩位大師也別跟她一般見識,其中的甄別功夫還差些火候,我作為她的啟蒙師傅跟兩位說聲抱歉,所以我現在明確告訴兩位,這尊陶俑確實是拼湊出來的!”
沈秋前面這段話還客客氣氣,到最后突然話鋒一轉,直接殺了兩位大師一個措手不及,兩位大師正要反駁沈秋朝他們做了個打住的手勢。
“要證據是吧?來!沈秋斗膽來給你們上一課!”
接著沈秋來到陶俑跟前:“小青剛才只說到了兩點,一個是陶俑身上的盔甲片之間存在明顯的色差,一個是陶俑下巴的弧形不夠圓潤,我再來補充兩點,陶俑脖子下方這塊,表面凹陷程度不一,可以斷定脖子下面這一塊是拼湊出來的!還有一塊就是陶俑的鼻子處,退到三米開外,你們就能看出這塊鼻子是歪的!這樣的成品如果放到東漢時期,就這種質量,漢朝的監官直接把工匠拉出去砍頭了!”
“一派胡言!這只是沈秋你的一面之詞!必須拿出最嚴謹的科學證據!”
“別急嘛!我的話還沒說完,真的假不了,假的也充不了真。”沈秋伸手點在陶俑鼻子銜接的地方:“就拿這塊陶瓷鼻子作為例子,拼湊的料子是老料,陶瓷瓷片的膠水銜接也處理的干干凈凈,反正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出膠水的痕跡!哪怕是用電子放大鏡也未必能看出什么來!”
徐志海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這一點倒是被沈秋給說中了,這鼻子的區域確實是拼湊出來的,用的另外一尊陶俑上的碎片拼湊而成,等于是用兩件陶俑的碎片渣子拼湊出了一尊完整的陶俑出來。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四處拼湊的區域全部都被沈秋看的是一清二楚,要知道徐家可是從海外斥巨資找來的修補師傅,運用最先進的無痕修補技術,可以說表面上壓根就檢查不出有絲毫的膠水痕跡,就是用現代古玩界最有名的《碳十四》的鑒別手法都查不出破綻。
那么問題來了!沈秋是怎么看出其中拼湊的痕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