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吃完剩下的兩份白米飯終于飽了。
這讓沈秋聯想起當初自己身無分文,連續餓了兩天沒吃飯的時候,在街頭碰到以前的同學,同學請他吃了四份黃燜雞米飯。
當時同學的表情反應跟他此時此刻是一樣的。
“沈師傅!我吃飽了!我們說正事吧!你能不能幫幫我!”
沈秋讓左小青給女孩倒了一杯溫開水:“別急別急,喝口水緩緩勁,你也叫我沈大哥吧,章總介紹來的就不要見外了!”
“嗯!謝謝沈大哥!”小女孩悶頭喝了一口水,低頭從隨身的旅行包中拿出來一袋子橘子:“沈大哥!這個橘子是帶給你的,我們家本來就很窮,也找不出別的送你,來的時候就給你摘了一袋子橘子!”
沈秋伸手還能感受到橘子皮的熱度,總共十二個橘子裹在秀娟的背包中。
這讓沈秋備受感動,小姑娘寧愿自己餓著肚子,也不舍不得吃一口摘來的橘子,如今這個世道、如今的京城之地恐怕很難再見到這樣單純的丫頭了。
“行行行,秀娟沈大哥謝謝你!來來來!你坐下!需要沈大從哥幫你什么忙?"
秀娟晃動小腦袋認真點頭,隨后懷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來一副卷好的畫卷,并且將畫卷平坦的躺在沈秋的面前。
這是一副橫軸的畫卷,裝著畫卷的袋子雖然是臟兮兮的,但秀娟保存的很細致,里里外外纏繞了七八道的保護膜,由于保管得當,整幅畫的品相、表面都非常的干凈,只是紙卷的表面略微的發黃、發暗、這些都屬于一個正常的年代氧化跡象。
再來看這幅畫的內容,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副八仙過海的畫作。
只是讓沈秋頗為奇怪的是,畫作上的主題雖然是八仙,但卻只有其中的四仙,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何仙姑、其它的四仙卻不見了蹤跡。
從這幅畫的情況可以看的出來,八仙過海的畫作是分為兩部分來創作的,因為這幅畫的中間空開了一個橢圓形的留白,也就是說這幅畫還有另一半的存在。
其實這種畫作的創作手法,在古代并不稀奇,唐伯虎就曾經曾經就有一副《春香牡丹園》也是這種橫幅分離式的創作方式。
清代著名畫家石濤曾經有一副一米八五的畫作是分三段下來創作的手法。
這種分離式的創作手法,可以進一步的細化主題細節,更加完整的展現畫作的內容。
再來看這幅畫的落款,右下角的部位留著一個正方形的印章,印章當中清楚的刻著兩個字,反、木。
沈秋只看了一眼,就馬上辨認出這是誰的作品,因為在歷史中,用這個方式印章的人只有一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乾隆年間鼎鼎大名的揚州八大怪之一的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