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些無知后輩,就不用在那質疑老前輩的實力退化,年老眼花了!國師榜宗師的水準實至名歸,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夠了沈秋!你特么夠了!”
郭修運看不下去了,他面色通紅氣急敗壞的質問:“你能不能別裝了!你倒是說啊!《付岳飛》的手諭到底是什么情況?你馬匹的還要不要臉,比試還沒結束,拉著我們邁克爾公司的人在這聽你說獲勝感言?”
“淡定淡定,郭老板!馬上馬上!馬上就來!鏡頭拉近!大家跟著我來看這里!”
沈秋手指著右下角的位置,中字帖中間的位置上,有一個極其不起眼,圓形的印章,通過放大鏡的放大可以清晰的看到是《明浩府》的字樣。
這個印章在整個畫作當中并不起眼,因為《付岳飛》本身就有八個印章之多,另外這幅臨摹的作品也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私人印章,整幅字帖加起來至少有二三十個大小不一的印章。
不知道沈秋為什么單獨拎出這么一個細微的印章。
“這個印章比較的冷門,這是明代某位書法家的私人印章之一,此人平生的作品多達上百件,但都會刻上自己署名印章,唯獨在臨摹的作品上才會刻上這個《明浩府》的印章,明浩府是此人在梅州當然縣令的時候,朝廷給他安排的府衙!一方面這位書法家的為人比較低調,另一方面他也是以此來懷念他在《明浩府》的歲月年華!所以才有了這個《明浩府》的印章!”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和唐伯虎并稱為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眼前這件《付岳飛》正是文征明在1552年冬季臨摹出來的作品!此時文征明已近古溪,下筆穩重、也是他字跡最為工整的時刻,郭修運?你現在告訴我?文征明的臨摹字帖值不值五百萬?”
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的臨摹作品?
郭修運跌了個踉蹌,他楞了幾秒鐘,馬上矢口否認:“不可能!這不可能是文征明的作品!沈秋就憑一個印章就斷定它是文征明的作品?你有證據嗎?”
“證據?”
沈秋讓人找來了幾幅文征明的作品自己,通過大屏幕上的放大,將每個字單獨都拎出來,兩者的字體構造,筆鋒走向都一模一樣,完全就是一個人的筆跡。
“我不信!我還是不信!這個算不了證據!”
郭修運奮力搖頭,自然不肯輕易承認,死豬不怕開水燙:“請你拿出實際有效的證據來!你要是拿不出確切證據,那都不算數!”
“我來給你證據!”
就在這個時候,觀眾席上走上來一個上了歲數的老漢,老漢濃眉大眼身著樸素,他手捧著一堆文件資料上了展臺。
“我是廊坊開合私人博物館的館長,我叫周海山,這件藏品就是從我們博物館借出來的,這是六年前我們縣城的一位老畫家捐贈給我們博物館的,當時這幅字帖也得到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可!”
“因為我和老書生藍盛華有些私交,我就做主把這幅字帖拿到這里來參賽!”老漢奉上一整套的鑒定文件:“這些是《付岳飛》的有效文件和資料!鑒定結果就是當年明朝大才子文征明額手筆!郭修運你還有什么要說的!”
“啊……”
老書生的這個安排,可謂狠狠扇了郭修運一記響亮的耳光,周館長奉上的一整套的文件資料就是最有力的證據,即便他再怎么狡辯否接,在文獻資料面前也只有閉嘴的份兒。
“不對不對!差點被你們繞進去了!”
郭修運突然發現了什么,跳出來大喊一聲:“七字詩!字帖上的七字詩!這幅臨摹字畫上的打油詩為什么是八字詩?宋高宗的打油詩明明就是七字詩!大家快看!快來看!”
郭修運情緒激動將仿作上的那首八字詩念了出來:"飛白精忠早賜此旗,霜寒又廑上流文師,本來原是腹心征托,十二金牌竟若為明。"
“好一個沈秋!差點被你給忽悠了!你倒是解釋解釋!這個牛頭不對馬嘴的八字詩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