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揚主任,你也是老牌的鑒寶宗師了,你倒是說說看這兩個人到底是什么謎之操作啊?就算是雙方靈氣比拼,也用不著都站著不動吧?這是在鑒寶,又不是在比耐力!比忍力?”
楊青摸著絡腮大胡子,也是搖頭表示不解:“說實話,我是沒資格評價這兩位頂流的宗師,他們的操作我同樣看不懂啊,到現在兩個人一件藏品都沒挑的出來?還是說這其中另有隱情?”
“時間快到了,如果兩個人都沒挑出藏品來,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場景啊?會不會兩個人就此打成平手了?”
事實上,這其中的緣由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深有體會。
沈秋四只不能動彈,但不代表他不能說話,之所沒有做出選擇,原因之后一個!書房內、貨架上、木桌上、以及所有視線范圍中的藏品,每一件看起來都是真跡,都跟乾隆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比如案臺上放置著的那只毛筆,軟毫的翡翠毛筆!這正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山水翡翠筆,是當年乾隆宮廷內的匠人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的一支筆!
筆身的材質為翠綠色,從毛筆的筆帽開到筆端處,清晰呈現出一滴巨大水珠,從天而降形成的過程,這支筆要看的就是翡翠毛筆的真偽,是真跡那便是乾隆皇帝使用過的。
這一點沈秋幾乎不用懷疑!巨大水滴的貫穿可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包括白狼毛的筆毛,其毛身上所凝聚的筆墨墨汁,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整形成的!
無需多言!真跡無疑!
案桌上的那一塊雙龍陽臺?真跡!硯臺的磨損處呈現出魚鱗般的小臺階,從沈秋的這個方向清晰可見,魚鱗磨損臺階是當年宮廷專用硯臺的標配,換到現代來說,只有宮廷的工匠才有水平打造出魚鱗小臺階的硯臺,這儼然就成了宮廷的專利了。
雙龍硯臺真跡無疑!紅木案桌真跡無疑!楠木的椅子真跡!
梨花木打造的兩只古樸燈籠!真跡!燈籠中間的窗戶紙是最容易造假、最容易混淆人視線的元素,設計師直截了當就把中間窗戶紙給取消了,留下一個空落落的燈籠殼子,真跡無疑了!
貨架上并列排放的一排古籍,這些古籍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來,因為書架上所成列的書籍不是別的,正是乾隆皇帝親自參與修繕的《四庫全書》總共是三千六百多冊的陣容。
這一套古籍沈秋之前在金陵市區的一家博物館看過,具體書頁殘留的情況記得不是很清楚,有一點沈秋是記憶尤深的。
四庫全書的第一冊、和第十八冊、以及第六十四冊、這三冊書因為各種的原因封面都不見了前面幾頁,根據當時工作人員的陳述,這三冊數的前幾頁是乾隆皇帝自己撕掉的,因為當中涉及到跟他有關聯的內容,所以他本人就做了一手保留。
該說不說,書架上的這幾冊的書籍保留情況跟沈秋在金陵所看到的一模一樣,所以三千六百冊的《四庫全書》是真跡沒跑了!
我草!全都是真跡!全都是乾隆皇帝過手的寶貝!那我們要找的東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