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仿造的鎮尺做的太逼真了呀!一家人當中,要屬姚書劍對這對云龍鎮尺是最為了解的了,工匠不僅一比一將鎮尺仿造了出來,并且還給鎮尺的表面做了舊,跟原先丟掉的那根簡直是一模一樣,說它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也絲毫不都未過!”
沈秋回過神來面對眾人說道:“最后姚書劍便把那件高仿出來的鎮尺,連同原來的那件,一起回返給了明成祖朱棣皇帝,朱棣皇帝不是鑒寶師傅,那時候最注重的是《永樂大典》,自然也看不出其中的異樣,至此就將那一對云龍鎮尺收在了皇宮內的珍寶閣內!一直到光緒年間八國聯軍打進燕京,洋人強盜從紫禁城內搶走了那一對云龍鎮尺!”
沈秋的故事說到這告一段落,在場的觀眾、甚至包括場上的六位裁判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這……這個也太不可思議了吧?誰能想到!流傳了幾百年的云龍鎮尺,其中有一件是假的?是當年的姚書劍為了保全自己高仿出來的作品?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如果真的是這個結果的話,那沈秋給出的1.58億的估價還是有理有據的,他給出的就是其中一件云龍鎮尺的估價,那么問題來了!這只是沈秋的一家之言,畢竟是五百多年前的故事,沈秋又沒有親眼見過,他是怎么看出來另一幅鎮尺是高仿出來的?還是說沈秋只是為了博眼球,故意編造的故事出來?”
“故意編故事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這是國師榜大賽、總決賽的現場,鑒定一件珍寶,絕不是靠著一個故事就能斷定的,沈秋敢這么做,就一定能拿出證據,否則別說我們六個不同意,就是鄭光榮他也不會善罷甘休的呀!”
果不其然,沈秋的這個故事說完,鄭光榮第一個跳了出來,指著展臺上的云龍鎮尺爆發出靈魂三連拷問。
“好啊沈秋!故事編的不錯!那么現在我問你,如果你的這個故事是真的,那么哪一根鎮尺才是后來高仿的那根?你沈秋又是根據什么來斷定那根鎮尺是高仿的?過去了這么多年,憑什么你說什么我們就信什么?”
沈秋微微一笑,完全沒把鄭光榮的三連問放在心上,他面朝眾人繼續說道:“熟悉我沈秋的人都知道,我沈秋所說的每一個觀點都會拿出實際的證據來!這一對云龍鎮尺也不例外!現在我就來給大家揭曉,真正高仿的那一根云龍鎮尺,就是這下部分!也就是和當年被八國強盜捅火藥的那根!”
沈秋著重將那跟有缺陷的鎮尺呈現在眾人的視線范圍中:“首先我來說說,這兩根云龍鎮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區域!”
“首先這兩者的材質都是黃銅材質,但民間所用的黃銅材質,和皇帝朱棣所用的黃銅材質還是有所差距,根據《明朝記事》上的記載,在明朝永樂年間,民間所用到的黃銅被稱之為粗銅,而皇宮內所用到的黃銅在被稱之細銅,這兩種黃銅物質的區別就在于,二者的黃銅純度、密度不一樣,換算到現在來看,粗銅的目的是17.82而細銅的密度則是21.2,這么一計算下來,如果是相同模樣輪廓的鎮尺,材質密度不同的情況下!正品的重量是480克,而仿品的中聯應該是462克!足足缺少了18克!”
“大家別看這18克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如果當年的朱棣較真調查起來的話,這個缺陷是很容易被發現出來的,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這兩件鎮尺被分別放在兩個區域,在不同的環境下保存了五百多年,本身的黃銅結構、密度都會有所改變,所以我們現在再用稱重的方式來鑒定的話,顯然證據還不夠!”
呵呵!
鄭光榮緊緊逼問到:“沈秋!說了半天這不還不就是你編造的故事嗎?沒證據、沒辦法來證明的事,你說個雞毛啊!這是什么地方?國師榜大賽總角色的地方!是你胡說八道信口開河的地方嗎?”
呵呵!
沈秋也同樣冷冷一笑:“鄭光榮你別急啊!我再來說第二種鑒別的方法,這就不同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