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在我們這個年代非常的常見,但在明朝時期卻只有宮廷奏樂才會配上八角鼓,再后來延伸到清朝時期,八角鼓才在民間范疇內擴散開來,也就是說,在清朝之前只有在明朝宮廷才有這面八角鼓的存在!準確追溯到明朝祖朱棣,在那個年代才有的八角鼓!”
“再來說這只八角鼓的由來,本身確實是明朝時期的,但它的款式、紋路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永樂風格,也就是朱棣宮廷風格,所以說盡管它是明朝時期誕生的,估價價值也是不菲,但其本身跟我提到的嚴嵩沒有絲毫的關系!所以我首先淘汰的就是這套永樂八角鼓!”
此話一出,選定八角鼓的那位英格蘭老板,頓時就氣的捶足頓胸:“no!No!No!距離成功只差最后的一步啊!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啊!”
要知道這位英格蘭老板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如果他能在第一時間內選定那只滿天星的藥匣子,也許終極賭局又將會是另外的一版結局了。
劉陽東接著手指著展臺上的另一件藏品,牛角弓箭。
“我和選定牛角弓箭的這位宋老板,是多年的好朋友!這次他能來參加毛家的終極賭局,鄙人也是非常的意外,但俗話說的好,賭場無父子,贏場無兄弟,即便宋老板是我的兄弟,我也要實事求是道出事實的真相!”
“這把牛角弓箭,是我本人非常喜歡的一件作品,制作工藝上雖然比不上八角鼓精致,但這把弓箭卻有著其他作品所不具備的歷史研究價值,熟悉牛角弓箭的人都知道,弓箭的上下兩個弓片的位置分別由兩只彎曲的牛角制作而成,恰好牛角彎曲的幅度也貼合了弓箭的彎曲角度!”
“中間的弓靶位置則是用木質的材料鑲嵌而成,可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把牛角弓箭不一般,它的弓靶位置則是用灌鉛的獸骨制作而成,!為什么要灌鉛?灌了鉛的獸骨會使弓箭弓靶的重量增加,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增加弓箭的穩定性能,可這個重心和穩定增加上來,原先它本身的重量就上來了!”
“明朝時候的弓箭重量普遍在8公斤到10公斤的區域,但是我們眼前的這把灌鉛弓箭,重量則達到了15公斤!十五公斤也就是將近三十斤的重量,單手把持!這可不是普通人所能夠企及的,拋開年代不說,單憑說個人的體力,在明朝時期能夠把持這把牛角弓箭的人一只手都能夠數的過來!”
“歷史上的嚴嵩是一個文官,并且他成名的時候已經是62歲的高齡,六十二歲之前嚴嵩都是碌碌無為,更別說有資格、有條件定做這么一把特殊的牛角弓箭,打獵也許是他的個人愛好,可是恕我直言,他確實沒這個體力操控這把三十斤的牛角弓箭!”
宋老板挺著大肚子,搖頭辯解道:“這個可說不定啊!毛老板!你我都沒見過歷史上真正的嚴嵩是什么模樣,誰也不知道他是高矮胖瘦,誰也不知道這把弓箭是不是嚴嵩的,以嚴嵩的財力,他想要怎樣的一把弓箭都能拿到手的吧?哪怕他僅僅是放在家里把玩,那也是綽綽有余了吧!”
劉陽東點頭附和說:“說的對!宋老板說的有道理!但我要跟你說的是另外一個歷史記載,這個人的名字說起來也是家喻戶曉,是明太祖手下的一名大將!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武將徐達!”
“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淮西四大將軍之一。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
“朱元璋曾經就這么評價過徐達,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并且在開國建朝之際賞賜給他一把牛角弓,便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把牛角弓!徐達雖說力大無窮,但卻從來都沒開過這把弓箭,所以我們現在只看到了牛角弓的弓身,卻未見他的弓弦!”
“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而這把牛角弓箭從始至終都供奉在太廟之中,從未動過身,所以就算嚴嵩真的對這把弓箭有意,他也不敢朝它伸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