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林問道:“貨幣的升值本來就是跟隨國力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本子國的貨幣升值,是因為他們國家這些年發展的確實不錯,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是不是有些太緊張了呀。”
沒錯,時間一轉已經到了,1997年了。
1997年是華夏企業被浩劫吸引的一年,也是整個亞洲經濟近乎崩盤的一年,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本子國也因為這場經濟危機倒退10年。
“德林,你是學工商管理的,你不太明白其嚴重性,”陳清水接著說道:“小桃,你來給總經理解釋一下,貨幣異常升值意味著什么?”
“m國貨幣異常貶值,而本次國會貨幣異常升值,這就意味著本子國的出口能力大幅度降低,會造成產品積壓,而且他們又熱衷于炒房和撒幣,國內經濟存在大量泡沫,是有崩盤的可能性的。”
這就是陳清水收攏現金流的原因。
廣場協議簽訂后,很多金融專家都在預測,其一后果大部分人都給出了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但是沒人能確定會不會來、嚴不嚴重?
可陳清水記得,那一年的恐怖,無數的制造企業無單可接,玩具車、沙發廠、皮革廠等等都沒有訂單,有的企業外貿轉內銷,勉強活了下來,那些嚴重依賴外貿的基本上都消失了。
莫德林聽得出來小桃和陳清水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它慎重的問道:“真的會有這么嚴重嗎?”
“呵呵,可能比我強的還要再嚴重一些,本子國近期已經開始把工廠挪到東南亞了,這場風暴就快來臨了。”
90世紀是本子國的巔峰,到底有多強!
1996年整個亞洲的gdp總產量,大約在六萬億m幣,本子國一家就占了4.40,000億m幣。
為了享受中南亞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他們將大量的工廠轉移到那里,同時被送過去的還有大量的資金。
一旦他們這次就意味著10%的體量直接消失,會對東南亞產生嚴重打擊,華夏也會受到沖擊。
而正如陳清水預料的那樣,危機,果然來臨了。
“玩具大亨劉忠言公司破產,跳樓身亡!”
“某廠家拖欠員工四個月工資,在街角被人毆了,下半身殘疾。”
“震驚,此公司為降低成本,竟用發霉發臭的原材料!”
......
類似的新聞太多了,整個報紙每天都好像在散播恐懼一樣。
“太可怕了,真是太可怕了,我上次去花城的時候還跟劉忠言一起吃過飯,那時候的他侃侃而談,意氣風發,沒想到才一年沒見,他就落得這個下場。”
莫德林每天看報紙都是觸目驚心,偶爾還能在報紙上看到幾個熟悉的名字,有時候是合作伙伴,有時候是某產業大佬。
他緩緩地放下報紙,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危機什么時候能過去呀,太可怕了!”
陳清水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其實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沒有了林霞的正七集團,就像沒了牙齒的老虎,只會張牙舞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