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古怪之塔中,沒有一絲光亮。
平靜的海水中忽然掀起滔天的巨浪,月光慘淡地照在黑色玄武巖的塔身之上,被洪水猛獸般的海浪拍打的“轟隆”聲震耳欲聾。
如同《舊約·創世紀》中所記載的無限高的通天之塔,依然在緩緩上升中。
據說,曾經有人類共用的一種語言:亞當語。
他們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全知之人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西東。
巴貝爾塔,就是它的名字。
為了承諾,全知之人不再用大洪水淹沒文明的萌芽。
大洪水劫后,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
全知之人走過來說:“我把彩虹放在云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大地立約的記號,我使云彩遮蓋大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云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不再泛濫,不再毀壞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
全知之人以彩虹與地上的人們定下約定,不再用大洪水毀滅大地。
此后,天下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
恩主諾亞的方舟,停落下地面,其后世子孫越來越多,遍布地面,于是向東遷移。
在示拿地他們遇到了平原,于是便停了下來,在此定居。
某一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怎么知道不會再有諾亞時代的洪水將我們淹死,就像淹死我們祖先那樣?
“這有彩虹為證啊”有人回答道:“當我們看到彩虹,就會想起全知者的諾言,說他永遠不會再用洪水毀滅世界。”
“但是沒有理由要把我們的將來以及我們子孫的前途寄托在彩虹上呀。”另一個人爭辯說:“我們應該做點什么,以免洪水再發生。”
于是,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
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由于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巨塔很快便高聳入云霄。
此舉觸怒了全知之人,狂野的怒火在其身上燃燒。
全知之人發覺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懷疑,不允許人類懷疑自己的誓言,就像我們不喜歡別人懷疑自己那樣。全知之人決定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
他的使徒在人群間遍布,很快眾人的語言不通了,口音雜亂,人們四散分離,遍布于各地,停止了建城和建塔的工作。
后來那城叫巴貝爾,那未完工之塔就是巴貝爾塔,其義就是混亂嘈雜的意思。
人類的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漆黑的巨塔之上,好像偶爾有飛翔而過的海鳥在其上停留。
但熟悉大海的漁民都知道,在那種近9級的狂風中,就連以搏擊風暴著稱的海鷗都不敢在其上盤旋,何況是其他海鳥了?
那些鳥類模樣詭異,蓬起的翼翅展開有三米的長度,而身體細長,宛如神話中記載的不祥血族。
高塔的上方是斷裂的殘桓黑巖,就像是被什么東西大力折斷的,而再上面,也不是云層。
在云層略稀薄之時,隱現的物體偶爾顯露出一角。
令人驚訝的是,那也是黑色的,而且是一個同樣漆黑的巨塔,倒懸著,與海中的那根塔,互相成為鏡像。
一道強烈的光芒從頂端迸發而出,透過茫茫黑夜的籠罩,像超巨型探照燈橫掃四野。只短短閃爍了幾秒種后,那光芒熄滅了,黑色的塔身泛起了透亮的紅光,像是中空的蛋殼中燃燒著一根蠟燭。
龐大的能量感讓四周的海水翻起數百米高的巨浪,能量的波動傳遍了整個行星,也讓遠在千里外的某人心頭一震。
他確實感受到了那能量的波動,依然是如此震撼。
就像是預感到了什么,他的嘴角微微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