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娜對龍平所說的東西并不感興趣,她是典型的行動派和決策者。
對她來說,只需要聽取足夠多的情報,然后自我判斷,知道結果就夠了。
“呵,這些事情你可以撿重點的說。我可不是這個時代的無知野蠻人,比如你可以告訴我,智腦的出現,讓過去兩千年的人類文明積累都變成了笑話。”
喬伊娜無奈地打了個比喻,她的意思很明確,想讓龍平說些跟現在的研究相關的東西。
畢竟時間緊迫,她需要了解的事情太多。
龍平尷尬地笑了笑,用手胡亂抓著滿頭亂發,知道自己腦子里想的東西喬伊娜是感受不到的。
喬伊娜的說法很有道理,但,通俗易懂的解釋他就是學不會。
智腦,或者說芯片的發明,就顛覆了人類所有涉及領域的一切認知:從日用品到大型工業品,從衣食住行到生活的其它方方面面,從醫療的水平到航天科技,從微觀領域的研究到宏觀世界的探索。
總之,龍平講得并不生動,但喬伊娜能深深體會到他說的意思。
幾個字就足以概括,表達混亂,令人費解。
龍平還在滔滔不絕,他想表達對于研究進展的無奈。
但從這一點來說,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例子,只能用研究者腦子里堆滿數據的抽象說法描繪出來。
這個世界龐大而復雜,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領域里有著無數秘密,至今未解。
研究的領域也是這是如此。
科研實驗的本質,就像是小孩子在玩的拼圖游戲。設立一個課題,然后把一堆雜亂的東西拼湊出來,用來尋找這個課題需要的答案。
每發現一個含有信息的拼圖碎片,研究者就要探究一番。
拼圖游戲,就是不斷地將手中的碎片化信息試著鏈接在一起,由數據、常識、理論基礎等推算。
有的時候要不斷地反復好多次,才能找到合適的接在一起,拼出一個完整的拼圖。
許多實驗一開始并不能立即得到理想的結果,需要反復不斷地調整實驗參數。
實驗的規則很簡單,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但是實驗的過程非常繁瑣復雜。
科研也是如此,有時還要有一定的運氣。運氣好的時候一次連接的概率高一些,有時又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推演出其中的聯系。
跨領域的研究更是錯綜復雜。
想象一下,醫學和高能物理學連接在一起,或者分子生物學和天文學聯系在一起,就差不多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龐雜無序了。
每個單位拼出屬于自己的子系統,再與其他單位發生鏈接,最終形成及其極其壯觀的復雜結構,最后形成完整的系統知識樹。
如果,對于彼此間處于強烈相互作用的子系統,或各個方面只是分別加以研究,那么,不管這種研究有多么細致,將其研究結果加在一起,也并不能獲得關于整體的有用的拼圖。
看來,人類實際上是屬于整個宇宙的。
而且人類同樣具有多變的、不斷發展的特性……
從最小的夸克和輕子到星系,從長長的碳元素鏈到有生命的生物體和生物圈,從生物圈到人類生息勞作的那些符號性的宇宙——其中產生出無數新的行為方式。
這些組織各自都試圖想從人類周圍世界,得到比人類所想要得到的,以及所需要的更多的東西。
所以,這個物質的世界是瘋狂的,人類的認知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