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母體有了自我意識,任何智慧生物都有的自我意識。也許在它眼里,我們才是威脅。”
“你的意思是,它的能力可以配讓它活在世上——擁有一個類似文明般的生存權利,它為了想活下去而殺掉我們所有人并不過分?”尤爾金開口道。
有人偷偷笑了。
這簡直太可笑了!
為了生存而毀滅其它物種,這根本有悖常識。
“呃,不,當然不是。這……我只是從智慧生物的角度來說的,我們祖先在舊世界,不也是要面臨巨大猛獸的威脅嗎?”
這倒是實話。
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萬物生長,萬物和諧。
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生存環境形成復雜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所有變異也應該被算在內,構成基因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鳥人族的文明延續了千世萬代,一共經歷過三十余次有記載的物種大滅絕。
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這種滅絕威脅到的絕不僅僅是鳥人文明,也對整個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
鳥人們的發源地,也不是現在的星系,而是更遙遠的外域之地。
在大自然中,每個物種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舉例來說:一種類似于蜜蜂的小生物曾遍布于鳥人的母星,大約百分之九十的農作物都依靠它們蟲媒傳粉。
特別是鳥人祖先依賴的某種油料作物,堅果類植物,更是高度依賴它們傳粉才能生存。這種小生物不僅支持著自然界中物種的生存與演化,對鳥人們來說,至關重要的農業發展也高度依賴它們。
據傳,他們的母星就是因為環境惡劣,導致生物多樣性整體喪失,這種小生物滅絕了,產生了史無前例的惡果。
數百萬鳥人因此喪生,差點導致整個族群滅絕。
這種趨勢延續了數千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如今鳥人們的母星,早已經變為一顆荒涼的死星了。
幸好那時,他們已經發展出星際航行的極高科技,由此遷徙逃離,才不至于種族滅亡。
對他們來說,生活的環境完全依賴于生態多樣性。
任何生物互相作用,產生奇妙的生態反應,都是寶貴資源,得以讓食物、生產資料、淡水資源等形成完美循環。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動物死亡,有時并不僅僅意味著單個有機體生命的消失,也許湊巧是整個此類物種的滅絕。
慘重的教訓讓他們心懷敬畏,保持著對所有生物干涉的克制。
那么,是否任何一個物種在世界上都有生存空間和一席之地呢?
哪怕它是由人工智能誕生的。
很快,關于這個話題,眾人各自發表意見,展開了激烈討論。
顯然,這樣的討論是沒有結果的。
所有人都將矛盾點,集中在母體是否能夠存在的問題上。
“不,母體的能力的確很強大,沒人否認這一點。但別忘了,我們雙方立場根本不一樣,它是想消滅我們!”
“對啊,我們能姑息猛獸吃人嗎?”有人附和著,發出質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