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閑笑道:“他是怕我趁機出關突襲他兗州。看來他還是不太了解我們的情況,以我軍目前的情況來說,半年之內都休想東出汜水關。”
陳宮笑道:“所以主公便索性收下了曹操的禮物,賣他這個人情。”
劉閑呵呵一笑,調侃道:“能平白得到這許多的財物也是很不錯的啊!”
陳宮道:“如今主公既然收下了曹操的禮物,曹操該當安心了。”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爾虞我詐,任何諾言都是不可靠的。
這話沒錯,不過有些問題卻不是那么簡單的。
像曹操送禮給劉閑這種事情,嘴巴上沒說,其實就是請劉閑不要干擾他去奪取徐州。
劉閑收下了禮物就能約束他嗎?
在一定程度上還真能約束,這和華夏文明的特點有關,其中信義是很多正直之士看中的一點。
劉閑要逐鹿天下,就少不了文武人才相助,而要這些人才助你,那就要這些人才看得起你。
如何才會被他們看得起?這就涉及到你所作所為是否符合他們的價值標準了。
比如劉閑手下的張遼趙云陳宮等人,要不是因為他們覺得劉閑符合他們認同的某些價值標準的話,怎么可能投效劉閑。
因此劉閑收下了曹操的禮物,便等于許下了不干涉曹操行事的一個諾言,天下人都看著,劉閑若是違背這個諾言,對于他的形象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如果他這么干了,那么許多原本打算投靠他的人才就很有可能改變想法,而且在他將來的征戰中,征服一個地方的阻力在無形中說不定也會增大不少。
因此,除非擺在劉閑面前的利益足夠大,否則他絕不會輕易違背諾言。
不僅是劉閑,其他大部分諸侯也都會如此做。
這是由一種文化和道德形成的無形約束。
歷史上,郭汜李榷起的快敗的也快,就跟他們所作所為太過讓人厭惡有很大關系。
當然了,劉閑曹操這些人也不是真的愿意遵守諾言,他們就算要違背諾言,也往往會想方設法制造出是對方違背了的承諾的假象。
歷史上總是會出現所謂師出無名和師出有名的說法,其實就是這一類情況的一種表現而已。
扯遠了,言歸正正傳。
劉閑收回了思緒,想到長安的事情,對陳宮道:“剛剛收到的報告,牛輔竟然在秦川戰敗了,韓遂馬騰十五萬大軍長驅直入,長安情況不妙啊!”
陳宮大感意外,皺眉道:“這可就怪了!牛輔手下也是十五萬之眾,就算不敵韓遂馬騰,也不該敗得如此之快啊!”
劉閑點了點頭,道:“我也很困惑!牛輔這個人,我雖然不是很了解,不過看他之前能夠守住西邊疆界不失,應該是有些能耐的。敗得如此快,確實十分反常!”
“雖說有一個李西被韓遂馬騰收買了,才致使牛輔大敗。這我就更加不明白了,馬騰韓遂不過地方諸侯,地位不高,能拿出的錢財也有限得很。”
“他們憑什么收買了李西。而且據我所知,這個李西是太師一手提拔起來的,太師對他跟對李肅等人差不多,十分慷慨,他沒道理背叛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