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道:“把他帶去我的大帳。”
趙云抱拳應諾,快步去了。
劉閑暗自思忖:“怎么會突然來個太監?是皇帝派來的嗎?呵呵,這可有意思了?”
劉閑回到大帳,看見了一個太監模樣的人物正在那里焦躁地等待著。
劉閑一眼就認出了他,竟然是當初何太后派來向他求援的那個太監。
太監一見到劉閑,連忙迎了上來,拜道:“衛將軍可還記得咱家?”
劉閑扶起太監,笑道:“原來是公公,太后娘娘如今可好?”
太監見劉閑還記得自己,感動不已,隨即嘆了口氣,悲苦地道:“娘娘如今的處境很不好啊!……”
劉閑笑道:“公公這話恐怕不對吧。我聽說在王允的輔佐之下,太后娘娘如今垂簾聽政,可說是權傾天下啊,怎會不好?”
太監流露出咬牙切齒的模樣,憤恨地道:“王允這老賊,貌似忠良,其實包藏禍心!表面上奉娘娘垂簾聽政,暗地里卻與一眾外臣勾結,不肯還政于大漢正朔!”
劉閑聽到這話,立刻明白了,原來何太后是想要讓她的親子復辟,而王允卻陽奉陰違并不贊同。
劉閑走到上方主位坐下。
太監見劉閑不置可否的模樣,有些焦急起來,急聲道:“如今大漢的忠臣只有將軍了,只有將軍才能撥亂反正匡扶正朔啊!”
劉閑道:“公公過獎了。這些話我可不敢當啊。據我所知,朝廷上下都將我視作奸賊啊!”
太監連忙道:“那都是王允老賊攛掇的,太后娘娘只知道將軍的忠義。”
“娘娘說了,當董卓禍亂之時,就只有將軍起義兵馳援朝廷,可見將軍的忠義。而將軍之后之所以屈身于董賊,無非是為了保全朝廷和皇家而已。將軍用心良苦,太后心知肚明。”
劉閑聽到這番話,倒也有些感動。
因為劉閑投靠董卓之后,確實勸說過董卓善待皇家和朝廷,他當時只是出于不忍,倒沒想到何太后卻記在了心里。
太監將劉閑的神態變化看在眼里,繼續道:“將軍啊,如今太后母子的存亡命運就在將軍的身上了,將軍若不能救,只怕王允和皇帝終將容不下他們,身遭不測那也是遲早的事了!”
“還請將軍早發義兵,匡扶大漢!太后說了,此事若成,將軍便是匡扶大漢的大功臣,太后母子定不會虧待了將軍!”
劉閑稍作思忖,道:“我率軍西進,也是為了匡扶大漢。”
太監大喜拜道:“將軍忠義!大漢有救了!!”
劉閑道:“此事并不容易。我軍缺乏糧草,能攻破潼關已是萬幸,因此我短時間內無法進攻長安。”
見太監想要說話,抬手阻止了他,繼續道:“西進之舉勢在必行,只不過是早晚的區別。”
“你回去告訴太后娘娘,忍辱負重,等我軍糧草齊備之時,就是我大軍西進長安之日。”
太監點了點頭,連忙拜道:“既如此,那咱家便立刻趕回去回報娘娘了。”
劉閑點了點頭,太監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