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的關節數越多,神經接好的難度也就越高。
指功能的恢復也會越差。
“龔主任,我可以幫病人修復肌腱,吻合血管。”朱俊第一個請戰。
本來他得了一分獎勵,然后被李問天打了一個耳刮子,剛獎的那一分還沒捂熱就被扣掉了。
他的領先地位直接被抹平。
心里面肯定憋得慌。
他急于立功,再次領先于其他人,所以第一個搶著上。
“可以!”
龔主任威嚴的點點頭。
“神經吻合有誰能做嗎?”
他詢問其他實習生。
沒有一個人說話。
神經吻合的難度要高于普通的血管吻合。
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么神經那么難吻合?
首先,人體神經是由一個個神經細胞組成的。
然后神經細胞表面有許多短的接受信號的突起及一根長長的送出信號的神經纖維,在醫學上稱之為“軸突”。
神經纖維信號的傳導是一種“電信號”,如同電線傳導一樣。為了不使電信號發生“漏電”、“串線”,在每根神經纖維中央細絲周圍包裹著一層厚厚的保護膜,稱為“髓鞘”
打個形像的比方,斷掉的神經就好比一根有絕緣線包著的電線。
理論上來說,只要把髓鞘對齊了,然后等到髓鞘內的神經游絲生長以后,延伸到接好的另一端髓鞘內,就可以再次傳遞神經信號。
看起來不難。
但是實際上,神經絲最細的只有一微米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一根頭發絲那么細的神經,里面可能有著上千根神經絲。
即便拿著放大鏡也不可能把這么細的神經絲全部對齊。
醫生給病人吻合神經時,往往只能碰運氣。
把神經對接好以后,里面的上千根神經絲自由生長,是否能夠一一對接好原本與之配對的神經絲,那就只能看運氣了。
能有一部分對好了,那么病人康復以后,那根手指就能恢復部分功能。
即便只是恢復一部分功能就算是很不錯了。
因為神經信號非常復雜。
那一千多根神經絲,有的可能傳遞疼痛信號,有的可能傳遞寒冷信號,有的可能傳遞運動信號。
試想,那些沒能對上的神經絲,或者對錯的,神經信號就會發生紊亂。
手指功能自然無法恢復。
所以,不管是普外科實力排名第一的劉主任也好,精細手術最強的龔主任也罷,吻合神經都是信碰。
吻合好了以后,病人能不能恢復部分功能,那得看命。
連這些手術經驗極其豐富的外科一級主任都沒辦法保證神經吻合百分百成功,實習生就更不必說了。
“既然沒人愿意給病人吻合食指神經,那就由我來吧!”
龔主任主動承攬了這項最艱難的手術任務。
手術開始了。
朱俊雖然很狂,很跋扈,但是有著真本事。
對于普通實習生來說,難比登天的修復肌腱、血管吻合,他居然都能做。
李問天站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可以清晰的觀看朱俊與龔主任做手術的全過程。
因為不久前立威很成功,所以他占據了最前排最好的一個視角位置,愣是沒人敢擠他。
突然,一道綠色經驗值飄了出來。
李問天大喜過望。
待得那道綠色經驗值飄到齊胸的高度時,他很自然的揮手一抓。
【恭喜您撿到吻合術經驗值5點。】
李問天一陣激動,手都在顫抖,這可是吻合術經驗值啊。
吻合術與組織分離術是兩項最難練的醫術。
這次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