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讀著讀著他發現自己眼前的書籍似乎在向他揭秘在上古的秘聞。
“上古之世,春秋皆度百歲,這真的是難以想象啊!”
但是順著《黃帝內經》通讀下去,章九齡卻發現不對了。
“這上面居然還說明了上古之世的人真正長生的原因。”
在《黃帝內經》之后一段,寫道:“上古之世,泰山上以通天,下以和幽,合周星之數,駕馭陰陽二界之變,龍脈之雄,渾然蓋之天下,人壽滋長,天理變化,如此罷了……”
這是說因為天上地下的龍脈都匯集在這里才有著如此非凡之功,能夠使人春秋皆度百歲。
章九齡繼續看了下去,但是越看越發覺此處書籍與外面幾乎完全不同。
《黃帝內經》之上不僅多出很多與章九齡在九州讀的筆記不同之處,還似乎記述著上古辛秘。
“不行,我要看看其他的竹簡是不是也和九州現在記述的不一樣。”
章九齡跳下書桌,轉身在史學書架之上,翻出一篇史學文章,卻發現在上面寫的和九州傳承下來的史學完全不一樣。
“上古之時,大禹布九鼎,下大荒,入九州,牽億萬生靈,舉世蓋之功,澤披黎民……”
章九齡越讀越心驚肉跳,這如果不出所料應該是上古神話的記載。
甚至是上古真正的神話記載。
“不得了了!”
“下大荒?”
“大荒是哪里?”
“難道是《山海經》?”
章九齡連忙上書架找到《山海經》,他本人是讀過《山海經》的。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
但是在史料之上記載,原文是共22篇,約32650字,分為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等。
但是在這里章九齡卻發現了不止十八篇,而是完整的二十二篇,甚至還有外篇兩篇。
這上面記述著一個似乎與整個九州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便是大荒。
“所以說我們原來是來自大荒?”
章九齡驚道。
如此看來《山海經》上面的描述應該是對大荒的描述,很可能就是上面所說的大禹下大荒的那個大荒。
“這是寶藏啊!”
章九齡這時候已經完全反應過來。
這整座書山就是無上的寶藏。
這里似乎記錄著九州缺失的那段神話的歷史。
“讓我想想,再看看道藏。”
他連忙找來自己之前讀過的一些書籍來核對彼此之間的差別。
“這是《淮南子》缺失的部分!”
章九齡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找到《淮南鴻烈》缺失的部分。
《淮南子》原書內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內篇。
而《中篇》據說是言神仙黃白之術。
但是這《中篇》現在就在章九齡的手中。
章九齡連忙打開書寫《淮南鴻烈·中篇》的文卷。
“古之術法多矣,今吾整四方之神仙黃白之術、陰陽血氣之法,成以《淮南鴻烈·中篇》,以傳四方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