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卻又頹然坐下。
“你說的,也許有點道理,不過,就是有些太過于偏見了,那吳三桂就是一個敗軍之犬而已,怎么能跟圣上相提并論?”
“是嗎?敗軍之犬?別忘了,大清朝之所以能入關,還是靠吳三桂開關放行,否則的話,關寧鐵騎鎮守遼東數十年,怎么就沒見到所謂無敵的八旗兵踏過山海關一步?”
洪筠冷笑一聲,不等黃禛開口,繼續說道:“我知道你不服,不過事實就是這樣,皇太極時,幾次入關,都是從草原上繞道而行,正面打穿山海關有一次嗎?”
“這就是我說的,崇禎皇帝就是個糊涂蛋,否則的話,只要當年崇禎皇帝在魏忠賢死后,能讓自己的心腹接手東西兩廠,并且讓錦衣衛發揮出他應有的作用。”
“到那時,哪怕有小冰河這場大災難,以東西兩廠的手段,將稅收能按時收上來,不缺錢給邊關做軍餉,再加上錦衣衛監察天下隨時掌握天下動態,誰能滅得了大明?”
這番假設,讓黃禛聽的渾身發冷。
之前洪筠的很多話,他還只是當做是洪筠的一廂情愿,畢竟事情已經過去,站在已知的信息上,怎么都能挑出來錯。
但事實上,就是大明朝被他們大清朝給頂替了,而且現在天下安穩,雖然有些動蕩,也不過都是些小打小鬧,傷不了筋骨。
“如果邊軍有軍餉,就會拼命守城,如果隨時能掌握天下信息,就能知道朝野上下的想法以及天下百姓的疾苦,就不會做出那些昏庸之舉。”
“等到度過了小冰河之后,利用那些海外帶來的高產量農作物,比如玉米、番薯、土豆,哦,就是所謂的包谷、地瓜和馬鈴薯,來讓天下百姓不至于填補飽肚子挨餓,那天下百姓自然不會反叛。”
“天下百姓安穩,邊關將士用心,再加上有錦衣衛和東西兩廠盯著,你們大清當時勾結的那所謂的八大皇商,恐怕也不敢造次走私,到那時候,你覺得八旗兵有絲毫機會入關?”
說到這,洪筠頓了頓,緊接著又再一次打擊黃禛的自信心:“還有你所謂的康熙文治武功,無非就是天下百姓不挨餓了,都有飯吃,難道不也正是因為有那些海外傳來的高產作物才做到這一切的?”
“如果你不清楚的話,可以去查一查資料,沒有這些高產糧食,如今這天下百姓,還能不能填飽肚子!”
轟...
洪筠這番話,就仿佛是當頭棒喝,在黃禛的心里掀起了波濤駭浪。
黃禛不是個傻子,相反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靠的就是聰明過人的智慧,所以在心里推算復盤了一番,發現洪筠的話,句句都是真理。
除了那個小冰河他不能理解,但也知道,大概是跟崇禎年間連年天災有關系。
所以,真要是當年崇禎有洪筠這番見識的話,那大明朝恐怕根本不會輸!
嘶...
想到這,黃禛再看向洪筠的眼神里,就帶著濃濃的忌憚,以及絲絲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