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行宮內的正殿上,很快就聚集了大宋殘余的文武百官。
所有人都不明白,怎么那位還沒登基的康王殿下,突然間要召集文武百官?
難道說,他剛跟那位神秘的鎮南王殿下見面之后,就要有什么大動作?
或者說,鎮南王帶來的那支隊伍,就讓趙構如此自信,要準備對金國做出反擊了?
一些心懷壯志,或者是還有家國情懷的文官武將,心中頓時都升起了萬丈豪情。
但一些并不想發生沖突,只想安安穩穩做自己的官,享受榮華富貴的家伙,此時卻忐忑起來,心中打定主意,一定不能讓這位還沒登基的皇帝,就做出什么壯舉。
金國兵峰太盛,萬一打不過,他們再退就要退回到江南了,與其那樣一敗再敗,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偏安一隅。
反正大宋朝從開國至今,又不是沒有認慫過。
我大宋朝認慫這方面,從來不弱于人。
大不了就是多給點歲幣罷了,反正大宋朝江南富庶,天下百姓至今還算平穩,那點錢不算什么,只要不打仗,就比什么都強。
文武百官各懷心思,所有人都想著自己的事情,不過在趙構沒出現之前,大家也沒有喧嘩,還是老老實實按照職務站好了隊列。
很快,趙構在幾名太監和侍衛的護送下,走上大殿的龍座之上。
在趙構身后,跟隨著的是身穿一身蟒袍,頭戴紫金冠的洪筠和趙緯。
朝堂上的很多人,對于洪筠十分陌生,畢竟洪筠已經二十多年沒在朝堂上露過面。
除了當年跟隨徽宗的一些老臣,隱約還對洪筠有點印象之外,大多數都疑惑的看著洪筠,不知道這位王爺到底是何方神圣。
至于跟隨在洪筠身后的趙緯,倒是有不少人曾經都見過,畢竟當年護送趙嫻靜棺槨入皇陵的時候,在場不少官員都曾經見到過。
一時間,朝堂上出現一陣小范圍,低聲的喧嘩,不少人在互相交流得知趙緯的身份之后,洪筠的身份也就瞬間被大家猜測了出來。
看到鎮南王父子同時出現在趙構身后,不少人更加確定,這次升朝定然是跟鎮南王大軍到來有關。
一時間,不少有進取心的官員,都沖洪筠拱手施禮,打算要在洪筠帳前盡一份力,同時也為自己撈取一份功勞。
這些年來,關于這位鎮南王的傳說,大家可以說是灌滿了耳朵,都知道這位要是出手的話,小小的金國那是輕而易舉可以攻破。
這就是煮熟的鴨子,隨便可以啃的功勞,就看自己能撈到多少了。
所以,只要是稍微有點進取心的人,都開始心動了。
“傳鎮南王府幕僚:拜月教主、尚書令劉晉元...前來晉見!”
當趙構坐穩在龍椅上,小太監很快就喊出了皇命。
這份旨意下達之后,在場眾人更加確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有些只想安穩做官的人,忍不住就打算站出來,向趙構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讓趙構輕舉妄動。
不過,他們的動作還沒來得及做出,殿外就傳來了腳步聲。
洪筠早就通知了拜月教主等人,大家都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