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見到姜然望了過來,也是和善的笑了笑,“今天又過來買菜了啊。”
姜然有些詫異,只是匆匆的來買過兩次菜而已,想不到阿姨還記得他,他甚至都對這位阿姨沒有什么印象。
“嗯,我看到小女孩一個人在這邊結賬,就開口問問。”姜然笑著對阿姨點頭。
“她媽媽剛剛有事離開了,她也挺熟練的操作這一套東西,所以就讓她也來幫個忙。”阿姨笑著回道。“小孩子學這些東西挺快的。”
“好,你們忙吧。”
“誒。”
姜然笑了笑,轉身離開了。
晚上,兩菜一湯,菜色讓人看起來很有食欲。
簡單的吃了一頓,就花了一百多塊,姜然甚至有種感覺,還不如去點個外賣了......
外賣一百多塊錢,應該能點一堆的東西。
晚上的菜雖然有剩余,也等明早熬了粥之后,再吃。
生活就是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當家也不知道柴米貴,現在倒是知道了,只是,貴也有貴的道理。
口腹之欲,也不僅僅是為了果腹而已。
一個人的生活,倒是更顯得這些技藝難能可貴,廚藝可以自給自足,文學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賺錢糊口,至于音樂,則是能夠娛樂。
飯后,將手機放到一旁,舒服的倚在沙發上,聽了一會兒音樂。
輕音樂,雖然沒有歌詞,但姜然依舊可以很快的聽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是因為知音,而是每一個音符都有著它想要表達的道理。
在前世有個很出名的故事,叫做孔子學琴。
孔子和師襄子學琴,老師教給他一首曲子之后,沒有告訴他名字,讓他自己練習。
學了十日之后,老師考核,說他可以學新的曲子了。
孔子卻說,“我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就是說,我的曲子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都已經融會貫通,但,還沒有掌握到彈奏的方法和技巧。
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考核,說,你已經找到了方法和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
孔子又是搖頭,“我習其數矣,未得起志。”就是說我已經掌握方法了,但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什么意趣,我還不理解。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考核,說你已經知道它的意趣所在,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
孔子依然搖頭,“我得其志,未得其人。”我已經知道了曲子的意趣,但是,創造琴曲的人,我還不知道,不了解。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站在高處,目光深邃,“我知道他是誰了,此人長得有點黑,身體修長,有廣闊的胸襟抱負,長遠目光,目光遼遠,囊括四方,不是周文王,還能是誰呢。”
師襄子離席拱手,“君子果然是圣人,此曲正是《文王操》啊。”
從音樂中,可以照見作者的志趣,作者的理想抱負。
音樂無國界,無所有的限制,裹挾著作者的所有的心血,志在高山,那曲中便含著巍峨之勢,志在流水,那便有潺潺之音。
圣人講究禮樂教化,曾經的樂經斷代失傳,倒是個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