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除了那些形成規模,形成自己的體系流傳后世的東西,其他的,大都是被歷史的塵沙所掩埋,最后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里走盡了它脆弱,且短暫的一生。
但是,當再次煥發光彩的時候,依舊是如初般絢爛。
音樂賦予了它們無與倫比的生機和活力。
歷史會銘記住他們,即便久不可考。
昆曲也是如此。
有起有伏,或風靡一時,或凋零難尋。
沒落的時候,走入尋常巷陌,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有高高的立在臺上,站在舞臺中央,唱給達官顯貴,沉浸如此。
由于其強大的生命力,在這么多年下來,依舊是沒有走向衰敗消亡。
而且,又是因為進入到了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名錄當中,甚至,還有著更多的人,不遠萬里的過來聽最純正的昆腔。
這是難能可貴的。
沒有任何一種曲子,能夠永永遠遠的擁有生存的土壤,但是種子種下,就可以靜待春發。
一些人,繼往開來,帶給了昆曲無限的生機和可能。
如曲圣魏良輔這般人,融合了地方上的古老聲腔,形成了現在,我們見到的昆曲。
代代相傳,使其火種不滅。
昆曲如此,那些民間小調也是如此。
耦園已經走過去了,幾人也只是僅僅窺了一眼。
一路上幾人來言去語的交談著,倒是也不會顯得那么冷清。
幾人的見解,大多數都是處于不同的地位和身份去看的,所以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所不同。
倒是沒有什么分歧,只是大多數時候,只是會心一笑而已。
過了耦園不久,車子緩緩地停了下來。
“到了。”老者說道。
下了車,昆曲博物館已經在望了。
“上次來的時候,還是開館之時,現在想想,已經過去了十年了。”老者笑著說道,“上次過來,是為了剪彩,如今嘛,倒是僅僅是為了參觀,這里面的東西很雜,但是都是好東西,甚至于說,我們劇院里面都沒有的。”
走入里面,迎面,是一個簡單的繡著昆曲旦角的屏風,一個妙齡少女,手中持著團扇,薄紗輕輕的掩著口,羞赧一笑,目光望著不遠處,似含著無盡的春意。
看起來頗有韻味。
這是蘇繡啊。
當踏入門內的那一刻,感觸就完全不同了。
這是個巨大的古建筑群。
“建筑頗有明清時期的風格,應該是清時期的吧。”姜然輕輕的咦了一聲。
大廳的擺設,倒是明代的風格,但是建筑應該是確確實實是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
他的古建筑圖紙上有對應的風格描述。
一個女聲傳來,“小兄弟眼光不錯,這個博物館,始建立于清時。”
“那個時候,這也算是半個戲園子。”“清時,昆曲已經成為了規模,所以就有了這間博物館,里面還有很多清時留下來的腳本,經歷了很多年的風霜雨雪之后,再次的陳列展出來。”
姜然望了過去,迎面走來的是位中年女子,面容姣好,迎面笑著看向眾人。
“這位是昆曲博物館的館長,姓郭。”尹航老師似乎是這里的常客了。
來給姜然介紹著。
姜然走過去微微彎腰,輕輕握手,“您好,我叫姜然。”